-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章
中华绒螯蟹的生态养殖概况
第一节 河蟹养殖的现状与发展
一、我 国河蟹生产发展 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蟹生产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天放天养,天然捕捞阶段
我国在历史上食用河蟹是靠天然繁殖的蟹苗 自行溯江后,在沿江
河流、湖泊、稻 田中,完全依靠天然饵料育肥所捕获 。这个阶段从 世
纪 年代初到 年代 中期,年平均捕成蟹约 万千克 。
人放天养阶段
所谓人放天养,就是在苗汛期人工捕捞天然蟹苗放流于江、河、
湖、库、塘 中,蟹苗依靠天然饵料而生长发育成成蟹 。这个阶段从 世
纪 年代初到 年代末 ,产量较 高 ,其 中 年产成蟹 万
千克, 年产成蟹 万千克 。
人工捕捞天然蟹苗和人繁蟹苗种放流放养阶段
我国天然蟹苗的开发利用 自 世纪 年代 中期开始,主要用于
大水面 的放流。由于受到 自然 的、人为 的多种 因素 的影响,每年捕捞 的
蟹苗产量很不稳定 。 年到 年 ,最低年份捕捞 的蟹苗仅有
千克,最高年份则高达 千克 。进入 年代 中期,由于工业
第 2 页
污染的加剧,产卵场 的破坏,过度 的捕捞产卵亲蟹等因素的影响,天然
洄游蟹苗逐年减少 ,捕天然蟹苗、仔蟹放流放养 已远远不能适应需
要。为解决这个 问题, 年代初,水产科技人员开始着手研究河蟹人工
繁殖这一课题 ,到 年 已初具规模,全 国已有 家人繁蟹苗场,苗
池 万平方米,年育苗量 千克。但 由于天然蟹苗产量大减,
年河蟹产量 只有 千克,只为 年的 。
人繁蟹苗、半繁蟹苗当年养成阶段
年 以后 ,利用渔塘、河沟、湖 泊、水库 ,培 育优质水面 ,优 良生
态繁育,围栏养殖发展较快; 年 以后,人工繁育优质 中华绒螯蟹种
以及 当年育苗育种、当年养成商品蟹获得成功 。至 年全国产蟹已
达约 多万千 克 。像江 苏 的泗洪、盱 眙、兴化、建湖、射 阳、盐都、东
台和浙江的萧山等地,都已开展了大规模养殖。
二、河蟹养殖存在 的问题
养殖河蟹的风险虽然较大,但是它对提高水面和农 田单位效益作
用是很大的。近年来,由于河蟹价格倍增,全国已形成了居高不下的
“养蟹热 ”。从发展来看 ,这是件好事 ,但也带来 了不少 问题 ,如长江系
中华绒螯蟹种供不应求而导致苗种质量下降,养殖中的生态环境、技
术工艺尚未解决等等。概要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长江水系河蟹种质混杂
世纪 年代初,由于长江水系河蟹资源的衰竭,辽河水系河蟹
南下和瓯江水系河蟹大量北上,导致长江水系河蟹混杂。辽河水系和
瓯江水系的河蟹苗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能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性能,
给养蟹业带来 了很大的损失 。长江水系河蟹种质资源 的混杂 已成事
实,也为种质的分析鉴定和种质标准的确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各水系河蟹种质资源的形成,是生物界长期选择和适应的结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