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高考必备范文之四个关系
2013年高考必备范文之四个关系
一、人与他人的关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幼儿园里教育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的糖果”“不给陌生人开门”;在家中叮嘱老人“陌生的电话号码不接”“不听陌生人的推荐”;银行门口摆放着提示牌:“不给陌生账户打款”;社区警务站贴着海报“陌生人搭讪别轻易理睬……”
材料二:我们常说“熟人好办事”,美国知名学者弗里德曼却说:“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在收音机、在电视或报纸上告诉我们陌生人的新闻……”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亲戚之说,亲指族内,戚言族外,“亲人不睦家必败”;英国谚语也有“亲人帮亲人,无亲来帮愁煞人”的说法。而今时今日,你可在淘宝将一个陌生人叫做“亲”,却甚少如此亲热地称呼自己的亲人。
对“熟人”“陌生人”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例文
感恩的陌生人与不感恩的熟人
我至今仍常常想起那次在公车上遇见的女生。她刚从超市出来,提了一袋子水果。上了车她才发现没零钱,于是便很是害羞地向坐在门边的我借两块钱。这事常有,不过是两块,帮人一下并不是什么大事。
可是这个女生并没有把我好心给她两块钱当做理所当然的事,她坐在我边上,很认真地从袋里掏了四个小苹果给我。那天下午我连着把那四个小苹果都吃了,很甜,甜到我心里;很饱,饱得我吃不下晚饭。不过是陌生女孩感激地给我几个苹果,却让我感觉到世界的温暖。是呀,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斥着陌生人,像受助与感恩这样的人际小互动,能让每个人都变得鲜活,变得有血有肉,让这由陌生人组成的世界看起来不再陌生。这是感恩的魔力,它能拉近陌生人之间的距离。
人尚且懂得要感激帮助过他的陌生人,可奇怪的是,关系越是亲近的熟人,反倒是会将亲人、朋友的帮助看作理所应当。妈妈的侄子、我的表哥,就是这么一个熟人。按说他是我姨妈唯一的孩子,与我们家亲缘关系理应很近了,可我们联系却很少。妈妈每说到他,都会提起一次汇钱的经历。他在大学的时候,一次月底没钱了,叫他妈妈汇三百块,他妈妈正出差,打电话让我的妈妈汇钱,可我妈妈也在出差,就打电话叫爸爸给汇钱,可是几天过去,我那表哥非但没打个电话来谢谢爸爸,甚至连个收到钱的短信都没发来。古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有缘成为亲戚,在能力范围内帮助对方是应该的;可是熟了并不意味他能忽视别人的付出,不意味他能无条件得到熟人的帮助。这样的熟人,感觉比陌生人还要陌生,这就是不感恩的负面效应,它能推远熟人。
在受助之时无论亲疏都应懂得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懂得的道理。出门在外遇上麻烦全靠陌生人来帮,假若受助的人不知道感激,那帮忙的人只会越来越少,这世界便越来越冷漠,越来越陌生。反之,若受助的人充分地向帮他的人表达感激,那受这鼓舞而愿意助人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这世界就不再令人感觉陌生。
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本是平常事,广州一大学退休教授却自制了感谢卡送给她在公交车上遇见的让座者,尽管半年才送出两张,可问问自己,你在平时让座给那些得到你座位却看都不看你一眼的老人家之后更愿意去继续让座呢,还是让座给一位会送你感谢卡的老人家后更乐于助人呢?
答案毋庸置疑!你知道在受助之时该怎么做了吧。
点评:
在引经据典、古今中外名人轮番上阵的应试议论文中,能够看到这样一篇完全贴近生活,书写生活感悟,充满对日常生活现象思考的议论文,实在是难得的事情。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通过回忆生活中一次难忘的借钱经历,引出对陌生人感恩能拉近陌生人之间的距离的认识,继而笔锋一转,反思自己亲戚不感恩从而拉远亲人之间距离的后果,用“陌生人感恩”与“熟人不感恩”两个事例对比,鲜明突出了文章的观点:在受助之时无论亲疏都应懂得感恩,因为它能让世界不再陌生。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从前有一棵很大的树,叫做椿树,这树的主干,木瘤盘结。它的小枝,也都凹凸扭曲,完全不合乎绳墨规矩。这树就长在路边,但从来没有木匠理会它。道路要拓宽,村民们发愁它无用,为它的用途争论不下。于是就去请教村里的老者。
老者说,这树既然没有其他的用处,自然也就干不会有人来砍伐。何不把它移到广大空旷的地方,这样人们可以很舒适地在树下休息。它又不会妨害别人,自然你们也不必操心了。
人们欣以为然。自此,树也逍遥,人也自在,其乐融融。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优秀例文:
尺寸之间,长短立显
2013年的初春,于家庭教育话题中讨论得最为热烈的人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