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总论7 中药剂量和用法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 中药的用药剂量1.剂量的概念 中药的用药量,称为剂量,即指每一味药成人的一日量;也指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也就是相对剂量(如,六一散,滑石:甘草为6:1)。除特殊标明外,均指干燥后的生药。;计量单位:1公斤=1000克 1两约=31.25克 1钱约=3.125克 1分约=0.3克 1厘约=0.03克常规剂量: 1.花、叶等质地轻的药物,3-10克。 2.金石、贝壳等质地重的药物,10-30克。 3.鲜品,30-60克。 此常规剂量均指无毒者。;2.确定药物剂量时应考虑的因素: ①与药物本身的关系: 药材质量——质量好者,量宜少;质量差者,量宜多。 药材质地——质地轻者,量宜少;质地重者,量宜多;鲜品,量宜多。 药物性味——性弱力平味淡者,量宜多;性强力峻味浓者, 量宜少。有毒无毒有关——有毒者,严格控制剂量;无毒者可增大变化幅度。;②与剂型、配伍有关:配伍:单味或复方;主药或辅药。剂型:煎剂量大;丸散量小。③与患者的具体情况有关:包括患者的年龄(小儿用量:5岁以下—1/4成人量;5—12岁—1/2成人量。1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向成人量靠齐)、体质、性别、病程的长短及病势轻重等有关。④与季节、地域有关。;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一、给药途径⑴口服:通过肠黏膜吸收,可用于各种疾病。⑵皮肤:用于皮肤病、疮疡,也可用于内病外治。⑶直肠:用于肠道远端疾病,也可用于发热等。⑷吸入:用于肺及心脏疾病等。⑸注射:分为肌肉、皮下、静脉、穴位等多种注射部位。;二、剂型 汤剂最多用。古代还有栓剂、散剂、洗剂、软膏、浸膏、糖浆等;后来又出现丸剂、锭剂、丹剂、灸剂,明代出现露剂。现代出现胶囊、片剂、冲剂、气雾剂、膜剂、橡皮膏、合剂、酒剂、注射剂、茶剂、袋泡剂、注射剂、口服安瓿等。丸剂现代分为蜜丸、水丸、浓缩丸、蜡丸、滴丸、糊丸等多种,胶囊分为软、硬两种。现代尝试将纳米技术用于中药生产。;三、???药法徐灵胎:“煎煮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夫烹饪失调度,尚能伤人,况药之治疗,可不讲乎?”(一)一般煎药法⑴器皿:砂锅或砂罐。⑵水:①水源:洁净凉水;②水量:高出药面3厘米左右;③煎前浸泡:30—60分钟。⑶火候:先武后文。⑷时间:一般30分钟左右——指文火煎煮的时间。⑸榨渣取汁:以提高利用率。⑹煎煮次数:2—3次。;(二)特殊入煎法⑴先煎:矿石、贝壳及某些有毒的药物。先煮30分钟,后纳入余药。⑵后下:芳香挥发、质轻味薄、久煎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者。先煎它药,离煎毕5—10分钟时入本类药。⑶包煎:粘性强、易糊化、细小颗粒、粉末、绒毛等药。以纱布包裹后入煎。⑷另煎:贵重药,以免损耗。煎液可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⑸烊化:胶质药。以温药液、温酒或水溶化后兑服。⑹冲服:贵重类、液汁类、入水即化类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或高温煎煮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⑺泡服: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用少量开水或复方煎液趁热浸泡,加盖焖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⑻煎汤代水:主要指某些药物为了防止与其它药物同煎而使药液混浊,宜先煎后取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如灶心土;此外,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大,体积大,吸水量大,也须煎汤代水,如玉米须。;四、服药法 一剂药2到3次煎煮的药液混后再分2—3份服用;一般要与进食间隔1-2小时。⑴时间:①饭后——多数药选择此时,尤其是消食健胃药及对胃有刺激性者;病变部位在胸膈以上者。②饭前——补益药;病在胸腹以下者。③空腹——驱虫、泻下药。④睡前——镇静催眠药。⑤截疟药——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用。⑥呕吐患者——少量频服。⑦急性病、惊厥、咽喉病——均可不定时服用。; ⑵ 温度:①温服——多数药物。②热服——辛温解表药;热药热服以治疗大寒证;寒药热服以治疗假寒真热证。③冷服——寒药寒服以治疗大热证;热药冷服以治疗假热真寒证。 ⑶服药宜适度: 发汗、泻下、清热等药以得汗、得泻、热退为止,不可尽剂,以免病去药存,克伐正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建筑工程危险源识别及预防措施.doc VIP
- 团餐的工作流程.pptx VIP
- 华能汶上西曼克400KWP分布式光伏项目EPC总承包工程技术规范书.pdf VIP
- 二类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docx VIP
- 超高压气井井口除砂器及现场应用.pptx VIP
- 2023年专升本考试:专升本《政治》历年真题汇编(共184题).doc VIP
- 汇川INOVANCE MD290系列通用变频器综合手册.PDF VIP
- 第6课 从小爱科学 第2课时(教学课件)2025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pptx
- 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法律实务)考试题库(含答案).doc VIP
-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培训-适合新人培训.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