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文化对东北婚俗影响范文彬.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儒家文化对东北婚俗影响范文彬

论儒家文化对东北婚俗的影响范文彬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 要] 几千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不断地兴衰更替,在中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却不断向东北地区传播与渗透。儒家文化在东北地区却不断地为历代统治者所接纳,从而对东北的民俗不断地产生影响。就婚俗而言,从汉代《仪礼?士昏礼》的“六礼”传入东北,至晚清时期仍然保持着“六礼”形态,这是儒家礼仪文化自汉代以来在东北地区不断传播的结果。我们看到儒家文化生命力的同时,也看到在儒家文化影响下东北婚姻民俗所呈现的多彩的形态。 [关键词] 儒家文化;六礼;东北婚俗;影响 引言 研究东北文化的人都知道,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东北这块土地上人类的出现并不比北京猿人晚多少,但几千年来不断地上演着各个少数民族统治的兴衰。并没有像中原地区那样形成一种文化(华夏文化)的长久延续。这种少数民族的不断兴衰更替并,没有从本质上受到中原主导文化———儒家文化的渗透。而民间风俗的形成,除了生态环境的因素之外,文化思想的影响是个重要因素。班固说:“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1],风和俗在古代是分说的,班固是说,民俗的形成决定于两个因素,即生态环境影响和统治者的思想引导。特别是婚丧二俗,早在北魏太武帝时期就有不少统治者的直接引导的事例,如太武帝真君九年(448)十月癸卯诏、文成帝和平四年(463)十二月辛酉诏、孝文帝太和二年(478)五月诏等都是针对风俗而发布的。[2](P56) 儒家文化对东北各民族婚俗的早期影响 我们知道,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开始正式成为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因此,儒家文化也就是成了中国历代统治者所崇尚的文化,它不仅影响了我国两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影响了我国两千年来的民风民俗。 儒家文化影响东北民俗的最早记载是《后汉书?陈禅传》。陈禅在汉安帝(在位时间:107~124)时代曾任辽东太守,他治理当时东北的少数民族最大的特点是竭力宣传儒家思想,进行感化教育,在匈奴单于请汉使来辽东郡时,陈禅教他们“学礼仪,为说道义,以感化之。单于怀服,遗以胡中珍货而去。”[3]这里说到的的礼仪,自然是儒家的三礼———《周礼》、《仪礼》和《礼记》的内容,这其中《仪礼?士昏礼》中就有详细的婚姻礼仪。在其后,虽然东北各民族的婚俗各有特点,但“在乌桓南迁入塞、鲜卑南迁近塞后,婚姻风习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接受了汉族生活习俗的许多影响,有些地方甚至完全汉化了。”[4](P318)从汉末一直到公孙氏政权前期,开始出现一次汉族北上的高潮;在东晋末期到十六国时期又出现了第二次汉族北上的高潮。在北上的汉族流民中有一部分士大夫,他们是汉族文化的传播者,他们为改变“胡风”而传“华风”。儒家思想在东北地区扎下了深厚的根基,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5](P561)。 到了唐代,唐太宗对儒家思想大力提倡,并钦定《五经正义》,使儒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对当时东北地区的渤海国有很大的影响,据《旧唐书?渤海传》记载:渤海国的大钦茂(在位)。时间:693~792)即位后,便派人入唐,求《唐礼》等代表儒家经典,其后,渤海王庭每当有吉、凶、军、宾、嘉等五礼活动时,便依唐代时的儒家礼仪举行。[6] 其后,统治东北地区的辽代契丹人,他们既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礼仪(母系社会的一些遗风),又有儒家《仪礼?士昏礼》的某些仪式,如“六礼”中的“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等。[7](P109)。此外,从辽代墓志的铭文中也可看出儒家经典对契丹婚姻观念的影响。如《耿延毅妻》(统合三十年)中写道“《易》曰:有天地然后有夫妇,盖乾坤定而阴阳分,男女生而婚姻作。肇起人伦之本,区别恩义之端。生则保宜家之吉,固敦欢好;没则怀同心之恋,是兴论撰,则夫妇之意大矣。”很明显,这是儒家五经之一的《周易》“天人契合”正统的婚姻观,《周易》以自然解释人事,又以人事契和自然。所以天与人是一致的。还有,属名道宗的《圣宗仁德皇后哀册》(大康七年)也有这样的话:“坤顺而正,承乾以行,月随而运,续日之明,阴体至静,阳用而生,后德中助,帝功大成。”[8]看得出,契丹人对《周易》的阴阳合和、阴阳相生的婚姻观念非常认同。可见其受儒家影响之深。 金代文化虽然保留了女真族的某些文化传统,但基本上是继承辽宋的汉族文化。金熙宗以前,长期处于战乱,金代各个文化领域的成就多出现于金世宗以后的时期。其后,北宋儒学逐渐在金代文化思想中占统治地位。金初行科举,即以“经义”取士。金熙宗在上京建孔庙。金世宗、章宗力崇儒学。以女真字翻译儒家经书,学校以《论语》和《孝经》为必读课本。所以金人的婚俗也受到宋代儒学的影响。 明代,汉人实现了对东北全境的真正统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