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最新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新旧婚姻情况对照表 旧式婚姻 新式婚姻 ①从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②问名 ③会亲 ④请期 ⑤纳彩 ⑥过妆 ⑦娶亲 ⑧回门 ①自由恋爱 ②订婚 ③婚礼: 宣读婚书; 盖印章; 各种答谢 3.与传统婚姻相比较,近代婚姻有何特点? 探究 婚姻自由、自主; 程序简化; 走向法制化、契约化。 请问:图中董永夫妇过着怎样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有何特征? 若董永穿越时空,来到民国初年的上海,他会看到怎样的生活场景?请你给董永解释这些生活场景形成的原因。 问题探究 董永穿越时空,来到民国,发现街上的男子都着西装,留短发,女人们则身穿旗袍,脚蹬高跟鞋。他们住着洋房,抽着纸烟,出行坐电车,偶尔去西餐馆开洋荤。他们可以读报纸,看电影,街头相遇边握手,边喊“先生,你好。” 断发;易服;妇女不缠足; 礼仪简化、民主; 提倡新式婚礼; 葬礼文明、卫生、简洁。 4.近代生活变迁的原因: 西方先进文明的冲击; 国内政治运动的推动; 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 近代工业的发展; 先进人物的倡导。 问题释疑 【例1】 (2008·江苏·6)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 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A 【例2】 (2009·广东·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解析】 民国的建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A、B、D三项分别从婚俗、服饰、打扮等方面反映了民国初年人们思想的进步,但是C项仍然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风气。 【答案】 C C 一、选择题 1.(2010·山东)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2.(2010·嘉兴)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 ) 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解析】 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据此可判断其目的是传播商业信息。 D 3.(2010·江苏)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解析】 “男女同意,婚约始定”,反映出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故正确答案为B项。 B 4.“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朝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 【解析】 以鞠躬礼取代传统的跪拜礼,始于民国初年政府的礼仪改革。 C 5.“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解析】 本题是不完整式选择题,考查近代中国政治运动对生活习俗的影响,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兴礼服、剪发、废缠足、兴阳历体现了辛亥革命后社会风貌的巨大变化。 C C 课堂达标: 1、下列对中国近代服饰变化的叙述,正 确的是( )A.服饰改革的潮流首先从政府官员开始??? B.清政府始终反对进行服饰改革 C.民国期间新服饰逐渐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 D.中国近代服饰逐渐被西化 2、下列哪一生活现象不能反映中西 文化碰撞与交汇的是( )A.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 B.照相馆的出现 C.中西大菜????????? D.长拜、作揖礼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件.ppt
- 2015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相遇问题PPT课件.ppt
- 2015新课标一卷名师范例作文.ppt
- 2015新课标版中考政治总复习人民版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课时9+我有署名权+做合格的消费者(共29张PPT).ppt
- 2015春13-14成绩质量分析会.doc
- 2015新苏教版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ppt
- 2015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例卷).doc
- 2015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相遇问题例7PPT课件.ppt
- 2015春七年级(下)语文试题.doc
- 2015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除法3(四舍五入试商)》课件.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