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特殊语序.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特殊语序

读懂诗歌系列之一 古代诗歌的特殊语序 专题辅导;(一) 语序颠倒的类型 ;2、宾语前置。辛弃疾《贺新郎》词: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再如:杜甫《秋兴八首》(其八)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3、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4、宾语在主谓之间。如杜甫《月夜》中的颈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5、定语位置。 A、定语位移成状语 例1、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例2、刘叉《从军行》: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例3、陆游《昼卧》: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 再如李白《玉阶怨》之三四句:“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玲珑”本形容“秋月”,是定语,而诗中变形为状语,究其个中缘由:一是为了与其他几句都形成二三节奏,便于吟诵;二是为了强化宫女泪眼望月而生无限哀怨的抒情形象。 ;B、定语挪后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6、状语的位置 A、状语置于句首。 如苏轼《浣溪沙》中的“簌簌衣巾落枣花”。 ;B、状语置于句末。 如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中的“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状语“凭短墙”“傍垂杨”皆置于句末,若安放于通常位置,则了无诗趣,亦不押韵。 ;C、状语位移成宾语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7、其他: 例1、苏轼《念奴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 例2、毛泽东《沁园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 例3、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目穷千里”。;语序颠倒的原因 ;(二)词语在两个诗句之内的跳跃变换 这种词序颠倒变形的跨度相当之大,往往是由此句跳跃到彼句,弹跳力极佳。 ;;(三)词语的超常搭配 ;;;(四)句子的反常组合; 如:欧阳修的《戏答元珍》之首联: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诗人先提出疑问,再交代生疑之由,这就是一种因果倒装。“春风”句,作为诗的发端,给人新奇之感,暗用了王之涣《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语意,隐寓皇恩不度夷陵(今湖北宜昌)的贬谪之意。诗人将含蓄隐微的悲怨牢骚语置于篇首,给整首诗笼上了一层感伤的情绪色彩。 ; 古典诗歌中的这类句子倒装现象,被诗评家称为“逆挽”笔法。 朱庭珍在《筱园诗话》中对此作了言简意赅的解释:“用逆挽法,句法倍觉生动,故为名句。所谓逆挽者,倒拍本题,先入正位,叙现在事,写当下景,而后转溯从前,追叙以往,以反衬相形,因不用平笔顺拖,而用逆笔倒挽,故名。” ; 再举一例。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一、二句“写当下景”,三、四句则“转溯从前”,即一二句应与三四句对调逆解,其倒装幅度已超乎寻常。夏夜山村的一场大雨,骤然而降,正在赶路的词人,情急之下,在“社林边”找到了旧时熟悉的“茅店”,这正好避雨,夏夜之雨来去匆匆,词人茅店避雨片刻,听到外面雨声渐稀,又继续赶路,穿过土地庙边的晦暗的丛林,先过一座溪桥,再转几道弯,忽然眼前出现了一幅豁然开朗的图画:骤雨初歇,疏星在天。大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趣。词人的喜悦之情,不胜言表,故首先就写下这目遇之景。这种句子的反常组合,产生了极为丰富的审美情趣,有扣人心弦之奇效。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