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藻细菌的研究进展-微生物学-上海交通大学.PDF

溶藻细菌的研究进展-微生物学-上海交通大学.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溶藻细菌的研究进展-微生物学-上海交通大学

溶藻细菌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升钦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研究生 学号:0080809027 摘要:藻类微生物的大规模爆发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关于如何治理这个问题,各 国的科研工作者采取了许多不同的策略,也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 旨在介绍关于溶藻微生物以及溶藻物质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微生物治藻的可行性。为藻类大 规模爆发问题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建议,对于治藻方法的应用提供一种策略。 关键词:溶藻菌 溶藻物质 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一个全球性的、有着广泛影响的环境问题。由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短时间内 爆发,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在淡水中藻类短时间内大规模爆发的现象,称为“水华”,而在 海水中则称为“赤潮”。藻类的大规模爆发,对于水产业、供水系统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严重 的影响,更需注意的是,水体中的一些有毒藻类,如淡水中的微囊藻科(micrcystis)、海 水中的甲藻门(Dinoflagellata)等类别中一些藻种,能够产生毒素,对水生动物和人有着毒 害作用,这些情况已经有着很多的报道。 对于如何阻止藻类的大规模爆发,人们试行了很多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等。物理法主要是控制水体中的一些营养盐的浓度,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甚至使之变 为中度营养化,如从源头上控制营养盐进入水体。物理法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 措施,对于短期内控制藻类爆发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化学法主要是往水体中投入硫酸盐、粘 土等物质,短期内使藻类死亡或沉入水底。这种方法有可能会造成后续的不可估计的生态破 坏作用。现在人们更多的把目光集中到生物方法上。如种植水生植物、投入原生动物和鱼类、 投放溶藻微生物等。目前关于投放溶藻细菌方面已有着一些进展。 溶藻细菌(algicidal bacteria )是一类以直接或间接方式抑制藻类生长或杀死藻类、 溶解藻细胞的细菌的统称。 有关溶藻细菌的报道最早的是粘细菌属(myxobacter)。1924 年,Geitler报道了一株 〔 〕 寄生在刚毛藻上、可使之死亡的粘细菌 1 。Shilo 用几种从水塘中分离出来的粘细菌做溶 藻试验, 测试的10 种蓝藻中有8 种被溶解。Daft 从废水中分离出9 种粘细菌, 可溶解鱼腥 〔 〕 藻、束丝藻、微囊藻以及多种颤藻 2 。李勤生等也报道了粘细菌同蓝藻细胞相互接触, 导 〔 〕 3 致藻细胞溶解的现象 。 已经发现的溶藻细菌很多属于γ-变形菌门(γ-Proteobacteria)。K. H. Baker 等发 〔 〕 现某种假单胞菌能分泌一种能够杀灭硅藻的高分子质量的热稳定化合物 4 。A. Dakhama 报道铜绿假单胞菌产生一些低分子质量的扩散类吩嗪色素物质, 可以强烈溶解一些蓝藻和 〔 〕 绿藻 5 。S.W.Jung等人从韩国的一个水库中发现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 ) fluorescens )能够杀死冠盘藻(Stephanodiscus hantzschii )。 6 赵传鹏等从太湖梅梁湾 水域放置的除藻中试反应器的人工介质上分离出一株假单胞菌,该菌在太湖中对微囊藻24 h 〔 〕 藻细胞溶解率为85.9%, 对微囊藻毒素LR(ML- LR) 也有较强的降解作用 7 。L. Connio 等 对澳大利亚南部的Huon 河口进行细菌种群调查时分离到一株交替假单胞菌Y, 对有害的水 华藻类(Gymnodinium,Cha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