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老号.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的老号

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 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 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 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 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同仁堂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品牌优势得天独厚。参加了马德里协约国和巴黎公 约国的注册,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 是第一个在台湾注册的大陆商标。 同仁堂集团被国家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为最具冲击世界名牌 的 16家企业之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集团领 导班子被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四好领导班子”; 同仁堂被国家商业部授予“老 字号”品牌,荣获“2005CCTV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2004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行业 十佳品牌”、“影响北京百姓生活的十大品牌”,“中国出口名牌企业”。2004年被中宣 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十户国有重点企业典型经验之一,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堂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 * 中华著名老字号—— “全聚德”,创 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历 经几代全聚德人的创业拼搏获得了 长足发展。1999年1月,“全聚德“被国 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是我国 第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 “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 鸭真遗憾!”在百余年里,全聚德菜品 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独具特色 的全聚德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 400多道特色菜品于一体的全聚德菜 系,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 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 华第一吃”。已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周恩来曾多次把全聚德“全鸭席”选为国 宴。 北京市天福号食品厂的前身是久负盛名的天福号肉铺。天福号始创于清乾隆 三年(公元1738年)。原址在西单牌楼东北角。 据说,天福号的成立还有一段故事。乾隆三年,山东掖县人刘凤翔带领孙子 来京谋生,与一山西客商合伙在西单牌楼东拐角处开了一家酱肉铺,经营酱 肘子、酱肉和酱肚等。但店堂狭小,无名无号,所以一直不景气。不久,山 西人撤股,由刘家独自经营。一天,刘凤翔到市场进货,见旧货摊上有一块 旧匾,上书“天福号”三个颜体楷书,笔锋苍劲、有力。刘凤翔认为这字确有 功底,并含有“上天赐福”之意,正好用作字号来招揽生意。于是他买下牌 匾,回家稍加油饰,悬于自家小店门楣上,果然气派非凡,顿使小店生辉。从此一些 文人墨客常停留在店前品评“天福号”三字的书法,顾客渐渐多起来。小店以此命名 后,生意日渐兴隆。“天福”果然降临。 过去的熟肉铺都是夜间制作,白天出售。有一次,刘凤翔的后人刘抵明夜间守灶,不 料睡着了,肘子煮过了火。不料刑部一位官员当场吃过后说,连声称好。刘抵明如法 炮制,结果大受欢迎。此后,刘抵明就在这锅肘子制作过程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总结 出一套独特的制作方法,并在选料、加工上越来越严格,酱肘子的质量也越来越好, 名气越来越大。慈禧太后尝过这酱肘子之后,也很欣赏,并赐给天福号一块进宫腰 牌,规定每天定量送入宫中。从此,天福号的酱肘子就成为清王朝的贡品。 东来顺创始人是位名叫丁德山的回民。1903年,他在东安市场里摆摊出售羊肉杂面和荞麦面切糕,以后又增添了贴饼子和粥。由于生意日渐兴隆,便取“来自京东,一切顺利”的意思,正式挂起东来顺粥摊的招牌。1914年增添了爆、烤、涮羊肉和炒菜,同时更名为东来顺羊肉馆。   砂锅居始建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原址在西单缸瓦市义达里清代定王府更房临街之处。 当时清宫廷和各王府中都有祭祖制度,祭品多用上等全猪制成。在定王府, 祭祖用过的猪肉都赏给更房食用,有的更夫便拿猪肉到府外换钱。后来更夫 们看到有利可图,就与曾在御膳房干过的厨师合作,在缸瓦市附近的定王府 更房墙外正式开店经营起砂锅煮白肉,并取名和顺居,后又迁至缸瓦市路东。因店里 使用一口直径约1.3米的砂锅煮肉,人们习惯称为砂锅居,久而久之,和顺居不为人 知,砂锅居成为店名了。开业初期,只是少数官员前来品尝,后来人们不断慕名而 来,每天一头猪,不到中午就卖完了,并且在卖完后便摘掉幌子,以示停业,所以, 当时北京有这样的歇后语,“砂锅居的幌子,过午不候”。 到清嘉庆年间,砂锅居已成为北京著名的餐馆之一,每天清晨宾客们便纷至 沓来,络绎不绝。当时有人写了一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