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与创新_武汉火车站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突破与创新_武汉火车站设计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高架候车室下东侧普速站台 突破与创新 —武汉火车站设计 盛晖 1 车站概况 实现“当日往返”或“夕发朝至”。目 的步行景观广场;东广场紧邻城市快速 2009 年 12 月,世界上运营速度最 前从武汉站开行的国产高速列车 1h 可 路,是以车流入口、公交车站、长途汽 快的铁路武广高速铁路开通,其始发站 到长沙、3h 可抵达广州。与过去相比, 车站及停车场为主的交通广场。轨道交 武汉站是一座运用全新的现代化综合交 大大缩短了旅行时间。 通 4、5 号线垂直于铁路在武汉火车站 通枢纽理念精心设计的火车站。无论在 武汉站年旅客发送量为 3100 万人, 中心下部设站,作为两条地铁线路的起 规划布局、空间流线,还是建筑形象、 平均日发送量为 84900 人,高峰小时旅 始站点,地铁武汉站是武汉市交通体系 结构技术上,武汉火车站都处处体现出 客发送量为 9300 人,有客车到发线 20 中的重要换乘枢纽站和轨道交通网的外 设计理念的突破和创新,给人以耳目一 条、站台 11 座。车站选址于武汉市青 向型门户车站。 新的感受,是中国新一代铁路客站的典 山地区容家下咀,车站周边环境独特, 武汉站作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 型代表。 北侧为杨春湖,南侧为国家 4A 级风景 纽,在改善城市内外交通状况的同时, 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接 区—东湖,有良好的景观。 站区规划 也带动了城市开发建设,提高了武汉城 南转北”,自古即有“九省通衢”之称。 延续并完善了城市规划轴线,与铁路线 市品质和竞争力。 武汉铁路枢纽是我国最大的铁路客运中 成“T”字形格局,车站位于这两条轴 心之一,这里与全国主要城市距离均不 线的交叉点上,成为区域的中心;西广 2 叠合式立体布局 超过 1200km,乘坐快速铁路交通可以 场面向城市是以铺地、绿化、水体为主 设计理念:城区车站非地面化 建筑学报 2011.1 ARCHITECTURAL JOURNAL 80 铁路是我国最大众化的经济、安全 解决了铁路分隔城市给规划和景观带来 某种进站模式是否合适我国国情?争论 的出行工具,铁路客站对于城市发展和 的影响,成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随着 也许还会继续。但我认为可以作为指导 居民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城 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将愈发显现。相信 设计的一个理念是:现代化交通枢纽的 市规划编制工作中,铁路客站无论是深 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类似的高架或地下的 效率集中体现在候车和换乘环节,“零 入既有城区方便广大市民出行,还是远 “非地面车站”出现在繁华都市的中心, 时间”候车、“零距离”换乘是客站提 离市中心带动新城区发展,铁路枢纽对 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最大便利。 高效率的终极目标。 城市发展的制约和影响都是不容忽视 因此,武汉站的设计不再纠结于一 的。尤其是省会等大城市,较大规模的 3 直接进出站模式 些运输与管理模式的先进与落后的讨 地面车站和绵延不断的铁路线往往成为 设计理念:零候车 + 零换乘 论。取决于建筑师的是空间布局的可适 用地大户、造成交通瓶颈,也给环境景 我国新一代的铁路客站应该采用什 应性。我们结合以上国情特点和发展趋 观带来一定影响。为此,都市城区中心 么样的进站模式一度成为客站设计的讨 势,首创了一种“可选式候车”的流线 的铁路及车站的非地面化值得推行。 论焦点。由于发达国家的火车站一般都 模式,使候车独立于进站流程,为高速 武汉站距离长江天心洲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