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

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 【摘要】: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正将我们带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全球范围浮现的是一种信息化、全球化与网络化的新社会。借助于世界范围的人口、商品以及符号流动的基础设施,人类的全球交往能力急速扩张。尤其是伴随着1990年代以来国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很多人开始谈论“距离的死亡”,全球数字网络的浮现似乎正在终结地理的限制。显然,这种“无空间性”的推断过于简单和粗糙,它也正在遭到愈来愈多学者的批判。然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的确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社会系统和经济结构,同时它也在重构全球的物理和虚拟空间结构形式。我们相信,在这个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中,新的社会—空间复合体正在建构之中。同时,这些变革也在推动一个新的学科研究领域(互联网地理学)的快速兴起。事实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过程具有显著的空间确定性,其结果呈现出特有的地理模式。尽管这两大历史趋势也的确正在影响乡村地区,但是全球的技术力量主要还是作用在城市之上,尤其是大都市区。因此,有关互联网和网络空间的地理学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城市研究领域。但是,目前绝大多数文献均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为研究对象,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还没有此类研究。本论文试图弥补这种差距,为中国城市和区域的发展,尤其是城市网络空间的优化,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论文以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互联网城市的发展经验,结合当前中国城市和技术发展新动态,从空间维度研究互联网的地理学理论和分析网络空间的组织特征。本研究是为理解互联网城市的崛起过程所作的一次创新尝试,主要体现于如下几个方面:(1)在西方学者的相关文献基础上,指出互联网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并整理了这个新兴学科领域所要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2)全面探讨互联网的空间内涵,梳理研究网络空间的理论脉络,提出了网络空间是被生产和消费的观点,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提供了概念性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3)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本文构建了一套研究互联网空间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而且这些方法具有比较好的通用性,为今后的持续研究以及其它地区的比较分析奠定了基础;(4)首次研究基于互联网的中国城市体系,并使其可视化(城市网络的拓扑【关键词】:网络空间互联网网络城市数字鸿沟空间组织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062.5 【目录】:摘要6-13图表目录13-16第1章绪论16-381.1全球化的“新经济”16-211.2信息化的“新地理”21-321.3论文研究框架与方法32-38第2章互联网的空间性:网络空间的概念与理论化38-542.1网络空间的浮现38-432.2新技术的空间观43-502.3网络空间的理论化50-532.4小结53-54第3章信息的空间形式:信息及其技术对空间组织的影响54-723.1信息、知识与创新54-583.2信息/知识的空间形式与地理过程58-633.3信息及其技术对企业空间组织的影响63-703.4小结70-72第4章技术的空间过程:技术演化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72-904.1技术变革与扩散72-754.2长波技术论及其空间过程75-804.3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80-854.4信息时代的城市形态85-894.5小结89-90第5章网络的空间逻辑:解释信息时代的城市体系变动90-1065.1城市的网络化进程91-975.2网络空间的基本要素特征97-1005.3城市网络的空间逻辑特征100-1035.4信息技术革命:城市的新机会?103-1055.5小结105-106第6章网络空间的基础:基于互联网骨干网络的中国城市体系分析106-1346.1互联网基础设施与城市体系107-1116.2中国互联网城市的崛起111-1226.3互联网城市的通达性分析122-1326.4小结132-134第7章网络空间的生产:中国城市和区域的互联网内容产业发展134-1527.1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地理区位134-1367.2互联网域名的区域分布136-1417.3互联网网站的城市分布141-1507.4小结150-152第8章网络空间的消费:中国城市体系中的互联网“数字鸿沟”152-1728.1“数字鸿沟”的概念及其空间表现153-1558.2“数字鸿沟”成因的区域比较155-1638.3城市体系中的“数字鸿沟”163-1708.4小结170-172第9章网络空间的区域:广东省互联网服务业的区位研究172-1929.1“核心—边缘”理论及其应用172-1749.2互联网服务业的区域结构174-1839.3网络空间结构的演化机制183-1879.4区域互联网的发展路径187-1909.5小结190-192第10章结论192-20110.1主要结论192-19610.2政策启示196-19910.3研究展望1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