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港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规划的理念评议
香港小學語文校本課程規劃的理念評議──
以《小學中國語文校本課程及學習單元設計示例.理念篇》為例
何文勝
香港教育學院 中文學系
電郵:msho@ied.edu.hk
電話
論文提要
二十一世紀初,香港因應社會的發展而進行教育改革。在課程方面,2004 年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先後頒佈《中國語文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小學中國語文建議學習重點:建議學習重點》(試用
本)和《新修訂小學中國語文課程.學習單元設計示例》(樣本)等文件。2008 年 12 月教育局課程發
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出版《小學中國語文校本課程及學習單元設計示例.理念篇》及《小學中國語文
校本課程及學習單元設計示例.實踐篇》。
本文根據系統論、學科論、能力結構論、認知論及課程論,再參考課程指引中學習目標、課程組
織等觀點來評論理念篇中的一些語文校本課程概念,並借此機會與香港教育統育局課程發展處中國語
文教育組商榷。更希望語文教育工作者關注這些問題,深化語文課改的建設工作。
研究發現,理念篇的校本課程規畫大都是一些比較宏觀的原則,多數是一般性而較少針對性,所
以問題較難浮現出來。至於在學習單元編訂和怎樣組織學習單元,以至一些示例和圖表等,就出現不
少概念不清,結構不全,關係不明;欠缺理據,隨意性強等問題。
如果理念篇能清晰界定語文科的內涵和性質,再按課程指引中能力訓練為主導,兼顧情意的取向,
就可以論證並建構能力與情意的元素和結構,以確定小學階段學習語文的能力數量和情意範疇。這樣
就不會出現上述的缺失。
Abstract
At the beginning of 21st century, a series of education reforms wer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Hong Ko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ncil issued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Guide (Primary 1 to Primary 6),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recommendations
(Amendment trial version) and The revised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Learning modules
design (sampl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Sec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Education Bureau
of Hong Kong published Primary Chinese Language courses and learning module design: Theory and
Primary Chinese Language courses and learning module design: Practice .
This paper aims to evaluate the concepts in Primary Chinese Language courses and learning module design: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ystem theory, subject t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