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Z.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课件】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Z

第六学习主题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首 页 导 入 唐与吐蕃的关系 唐与南诏的关系 唐与回纥的关系 学习与探究 唐与吐蕃的关系 唐与南诏的关系 唐与回纥的关系 课堂小结 第 4 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南诏 东突厥 西突厥 吐 蕃 南诏 靺 鞨 回 纥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对待少数民族什么样的态度? 开明、平等、一视同仁 唐与吐蕃的关系 唐朝时期吐蕃形势图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青藏高原 松赞干布(弃宗弄赞) 617~650 吐蕃王国第32世赞普 畜牲业:饲养牦牛 农业:种植青稞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7世纪初统一吐蕃 都城:逻些   (今西藏拉萨) 《步辇图》局部(唐·阎立本)   唐代画家阎立本绘,现存摹本,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画的内容为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迎娶文成公主的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右边步辇上坐的为唐太宗,左侧站立的第二人为禄东赞。 唐太宗 禄东赞 译员 官员 唐太宗 禄东赞 译员 官员 《步辇图》(唐·阎立本)   641年1月,文成公主在唐太宗族弟江夏王李道宗护送下,从长安出发,整三年才到达藏区,松赞干布出发到柏海(青海扎陵湖)迎娶文成公主。 柏海迎娶文成公主 布达拉宫   “布达拉”,或译“普陀珞珈”,梵语Potalaka,意为“佛教圣地”。座落在西藏拉萨市西北玛布日山(红山)上。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大昭寺金顶   大昭寺是位于西藏拉萨市中心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该寺院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000年,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昭寺内文成公主入藏壁画 唐柳   又称公主柳,相传7世纪中叶大昭寺建成后由文成公主亲手所植。是汉藏民族亲密合作的信物,并加以神化,说此树是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释迦牟尼佛像的头发落地而生,故又称释迦发。 小昭寺   位于拉萨城东北部,八角街北约500米处。座西朝东,由庭院、神殿、门楼、释迦牟尼像、屋面金顶和内外转经回廊组成,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寺庙取名“甲达热木齐祖拉康”,意为“汉虎神变寺”。小昭寺是汉语称谓。“小”是与大昭寺相对而言;“昭”是藏语“觉卧”音译,意为佛。 《黄帝内经》书影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丝罗、绸缎、谷物、果品、菜种、茶种、蚕种、药材,以及医学、农学、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像。 《齐民要术》书影 唐代绸缎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像 松赞干布:7世纪初统一吐蕃,促进了今天藏族经济、文化发展。 文成公主: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加强了汉藏友谊。 金城公主观镜图(布达拉宫壁画)   唐中宗时,吐蕃第四代赞普尺带珠丹仿效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室求婚,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他。 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 唐蕃会盟碑(西藏拉萨)   唐穆宗李恒时,即823年,吐蕃赞普立唐蕃会盟碑,又称甥舅和盟碑、长庆会盟碑,屹立在大昭寺前。碑文记述了唐蕃友好关系的历史,是千余年来汉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会盟 喜兵革之不作,惟亲好是崇,岂不盛欤? 不再作战,充满了亲情友好,难道不好吗? “和同为一家” 唐与南诏的关系   唐朝初年,彝族和白族的先民在今云南洱海一带建立了六个政权,称为六诏。居民有的用牛耕田,栽桑养蚕,农业比较发达,有的则相对落后。 云南洱海自然风光 彝族 白族 阿嵯[cuó]耶观音(南诏文物)   “阿嵯耶观音”属于佛教密宗的神,而且是南诏、大理国密宗佛教独有的神。   密宗由印度传入唐朝,在汉族地区称为“汉密”或“华密”。   传到吐蕃(西藏)地区的称为“藏密”;传入南诏(白族地区)的称为“滇密”。   “阿嵯耶”一般又称之为“大理观音”或“云南观音”。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唐明皇睿宗李旦第三子 南诏政权 蒙舍诏统一六诏 以太和城为中心   (今云南大理) 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南诏与唐关系更密切 南诏中兴图传   绘制于南诏中兴二年(898),是南诏时期的民族艺术珍品,对研究南诏历史和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位于下关至大理古城途中的太和村,立于766年。碑高3.97米,原文3800余字,现存256字。记述了南诏内部建置改革、城镇建设、农田水利、养马、矿冶、纺织以及用温泉治病等情况,为研究南诏史提供重要的资料。 南诏德化碑 唐·南诏莲花纹瓦当   南诏曾多次派遣子弟到四川成都学习,请汉人到南诏传授学业,大量汉族农民和工匠进入南诏,南诏境内“城池郭邑,皆如汉制”,不少建筑都是在汉族工匠参与下建成,因此这块莲花纹瓦当和中原的瓦当纹饰一致,证实汉族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技术的相互融合与交流。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