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之光:课件二(46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科技之光:课件二(46张PPT)

磁悬浮列车: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揭开人类铁路交通运输事业的新阶段   他和鲁迅、蔡元培、孔子等40位中华文化名人的雕塑“落户”中华世纪坛,在这个“国家先贤祠”里,供全国人民瞻仰纪念。   他的一帧帧画像,更是同孔子、牛顿、爱因斯坦等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一起,走进了神州大地的中小学校,在莘莘学子中竖起了无数心碑,成为千百万青少年的人生楷模和前进的路标。   他就是李四光…… 晚清时期:1889—1911年 民国时期:1911年之后 ⒈出身贫寒家庭; ⒉少年独闯武汉; ⒊学习成绩优异,派往日本留学; ⒋接受革命思想,成为同盟会员。 ⒌留学英国; ⒍受聘北大。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到新中国。 1952年起担任新中国地质部首任部长的李四光 这是李四光生前最后一张工作照片 1971年4月 1952年为地质部成立揭牌 ⒈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   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充斥着中国内地第四纪无冰川的谬论。为了证明中国有第四纪冰川的遗迹,李四光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先后考察了太行的东麓、大同盆地、扬子江流域,几上庐山,发现牯岭西谷的一块巨石矗立在另一块巨石之上,并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坚定地认为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典型地区”。涉足黄山、九华山、天目山,发现了比较典型的冰蚀地形和冰川堆积泥砾剖面……1936年,李四光在黄山找到了冰磨条痕,发表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至此,中国无第四纪冰川之谬论不攻自破。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科学家拍摄到的北极海上冰川 唐古拉山冰川 第四纪冰川遗迹 ⒈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 ⒉甩掉“贫油”帽子,为社会主义做贡献 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 ——李四光   一战期间,为寻找石油,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西北打了7口井,花了几百万美元,因收获不大走掉了。   1922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断言:“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的石油。” “中国贫油论” * *   如果你生病了,你会选择西医还是中医?   以2006年2月张功耀教授发表《告别中医中药》一文为标志,新一轮中医存废之争便开始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起来。   检视近代中国历史,百余年间,分别于北洋政府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国初期,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中医存废之争,加上正在进行中的这一次,一共四次。   引发这场争论的张功耀教授认为,中医没有科学基础、安全性难以控制,办中医学院是一个错误,主张让中医退出国家现行医疗体制。   与张教授的观点针锋相对的一方为中国哲学界、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以及海内外中医从业者。以中国哲学界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捍卫者批评道,反对中医的观点,基本是处于无知状态,反对中医就意味着反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历史,是数典忘祖。中国历史上没有发生像欧洲在中世纪出现过的一死就死几千万人的鼠疫传染病,这就证明了中医学这个学问是科学的。主张废医的人,在思维方式上出了问题。东方的系统整体思维和西方重分析、重实证的思维方式一样,都是科学的思维方法之一种。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也明确表态,反对这样的言论和做法,不会让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制。   1518年某日,湖北蕲州,一个婴儿诞生到人世间。父亲李言闻抱过哭不出声的新生儿,喂了几口草药汁,这小儿才“哇”的哭出声来。父亲是位当地颇有名气的医生,见儿子初到人世就不容易,为他取了“时珍”这个名字。医生李言闻又哪里料到,这个医家的儿子,后来竟成了一位享誉世界、名垂千苦的医药学家。   ⒈出身名医世家,从小酷爱医学;   ⒉三次乡试落榜,坚定从医之路;   ⒊深鉴医书遗误,辞官回乡重修;   ⒋二十七年努力,编成《本草纲目》。   明清时期,世俗观点崇尚的是“金榜提名时”“一举成名天下知”,而李时珍却放弃科举,专心学医,立志效仿古人“以学术报亲”。请回答:   ⒈李时珍所处的时代,知识分子通过科举求取功名是深得社会认可得道路。李时珍不走这条道路,主要原因有哪些?   ⒉结合李时珍先后在楚王府和太医院供职,很快便托病辞职的经历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