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们应该如何思维 (下)俞吾金教授在复旦大学演讲.doc

我们应该如何思维 (下)俞吾金教授在复旦大学演讲.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们应该如何思维 (下)俞吾金教授在复旦大学演讲

我们应该如何思维 俞吾金教授在复旦大学的演讲 (下) 2011-01-02 08:55:00 来源:解放日报 --------------------------------------------------------------------------------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 腾讯微博 开心 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 网易微博 QQ空间 人人 豆瓣 白社会 和讯微博 Digg MySpace Yahoo! Buzz Linkedin Mixx [提要] 俞吾金 浙江萧山人,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和国外思潮研究中心(国家985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暨人文社科学部主席、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思想者小传   俞吾金 浙江萧山人,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和国外思潮研究中心(国家985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暨人文社科学部主席、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研究外国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在已出版的科研成果中,有1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一等奖。 2011年1月将出版的个人新著有《生活与思考》(复旦大学出版社)和《俞吾金讲演录》(长春出版社)。   既要学习好问也要批判辩证 相关新闻: 名师预测2011年考研英语作文题   据说,在弗洛伊德的书房里,悬挂着奥古斯丁的名言:“如果怀疑,立即去求证。”其实,中国人所崇尚的“学问”,既包含“学”字,也包含“问”字。   假如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思维的概率很高,已经很不错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已达到创造思维的境界。创造思维蕴含着有效思维,但又不能归结为有效思维,因为要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思维,还需要更高的智慧。在我看来,创造思维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如果人们自觉地确立以下四种意识,不但能接近,甚至完全有可能进入这种思维方式。   一是学习意识。   按照我的看法,“学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狭义的,即学校里的学习;另一种是广义的,包括获得知识、信息和感受的一切学习形式在内。我这里说的“学习意识”是指广义的学习,也就是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为什么提倡创造思维先要确立学习意识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创造的本质就是创新,即从旧的东西中做出新的东西,那么不学习、不了解旧的东西,又如何去创造新的东西呢?现在不少大学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在封三上印有一个《原创性声明》,从内容看,这个声明强调的是:作者没有抄袭、剽窃,论文是独立完成的。然而,一篇没有抄袭、剽窃的论文就是“原创性”论文吗?这不是在乱用“原创性”概念吗?其实,在我们这个“教授、博士满街走”的时代里,最使教授和博士们感到窘迫的问题是:“在您那么多的论著中,您究竟在哪一点上创造性地推进了前人的观点?”   我在这里之所以如此强调学习意识,因为学习意识是创造思维的前提,只有尊重前人和同时代人已有的成果,才可能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总之,我们应该站在前人和同时代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而不是撇开他们思考问题。否则,创造思维与胡思乱想又有什么区别?   二是问题意识。   如前所述,确立学习意识,特别是终身学习的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但如果只有学习的愿望,从不对自己学习的东西产生疑问,这样的学习是没有用处的,就像俄罗斯喜剧作家果戈理笔下的乞乞科夫的跟丁,只满足于阅读这种形式,但从不去思索自己阅读这些东西究竟有什么意义。完全可以说,学习意识的灵魂是问题意识。   无论是观察自然现象,还是探究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阅读文本,还是听别人做讲座,总会有一些疑惑(问题)从我们心中产生。在许多人那里,这些问题并没有被提出来,而是像肥皂泡一样自生自灭了,或者说,烂在心中了。其实,这些问题是人们思维中最珍贵的东西。不少大思想家,如笛卡尔、牛顿、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等,从小就养成了把自己心中的问题记下来的习惯。或者自己去翻阅文献,寻找答案;或者向懂行的人请教,探讨造成疑问的根源;或者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传说,牛顿通过对苹果坠地现象的思考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理,瓦特通过对蒸汽顶开水壶盖子的现象的思考而发明了蒸汽机。虽然这些传说包含着后人附会的成分,但当事人善于捕捉问题、勤于思索的习惯是无法否认的。   据说,在弗洛伊德的书房里,悬挂着奥古斯丁的名言:“如果怀疑,立即去求证。”其实,中国人所崇尚的“学问”,既包含“学”字,也包含“问”字。没有问题,何来学问!由此可见,问题意识对于创造思维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勤于思索的人会在学习中记下许多问题。随着学习的持续和知识的增加,就会发现,有些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