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藏高原对气候影响
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罗华
(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形成于第三纪,第四纪以来,高原大幅度上升。它的隆起不仅改变了高原本身气候,而且通过影响大气环流进一步影响了高原四周的气候。本文根据高原独特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分析了青藏高原对东亚的季风环流乃至北半球西风气流运动的影响,阐明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青藏高原;季风;动力作用;热力作用;中国气候
一、独特的高原气候特点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青藏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东西长3000 公里,南起25°N,北至40°N,跨15个纬度,南北宽1500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4,雄踞亚洲的中部,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一个庞大的障碍物,在整个中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其所在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
(一)气温低、日温差大,年温差小。
青藏高原地高天寒,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平原低得多,年平均气温除高原南部的谷地较高外,大都低于5℃,藏北高原和山脉上部均在0℃以下。青藏高原空气稀薄,日照丰富,且地面多裸露岩、沙砾,使地面白天吸热多,增温迅速;夜晚,地面长波辐射冷却快,气温迅速下降,故气温日较差大。在高原的热源作用下,夏季气温低,冬季多晴天,日照时间较长,白天不阴凉,因此气温年较差较小。大部分地区在20℃左右,而东部平原地区的长沙和汉口分别为24.9℃、26℃。这种日较差大、年较差小的特点,与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有明显差别(见下表)。
西藏南部同纬度东部低地的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较
纬度(°N)
海拔(米)
年较差(℃)
日较差(℃)
拉萨
29°42′
3,658
17.8
14.8
成都
30°40′
506
20.2
7.4
南昌
28°40′
49
24.8
7.4
(二)日照长、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多。
青藏高原地势高耸,日出早,日落迟,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清洁,尘埃和水汽含量少,大气透明度高。白天晴天多,多雨季节仍以昼晴夜雨居多。当阳光透过大气层时,能量损失较少,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太阳辐射值大都在67.2亿焦耳/(平方米·年)以上,远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高得多。如拉萨的年总辐射量为84.8亿焦耳/平方米,但纬度相近的上海为49.9亿焦耳/平方米,青藏高原日照时数全年在2200~3600小时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如拉萨日照时数3021.6小时,比东部同纬度宁波(2087)高出近一千小时,故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气温年较差较小,大大地弥补了高原纬度低的不足,且有利于作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而夜间气温低又可以减少作物养分的消耗量。不少地区已突破“高寒禁区”,把冬小麦种植到4320米的高度。丰富的光能资源,为开发新能源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三)干湿季分明,干季多大风,降水地域差异明显。
高原上由于夏季热低压而出现暖湿降水天气,冬季冷高压则形成干寒大风天气,独特的高原季风产生了明显的干湿季变化。盛行风系随季节的显著变化,冬半年西风带控制高原地区为干季(10月至翌年4月),夏半年受湿润的西南和东南季风影响,90%以上的降水量明显地集中在夏半年(5~9月),即湿季。如拉萨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97%,而干季仅占3%,干湿季十分明显,因而出现了明显的干湿季交替现象。青藏高原降水分布地区差异极为悬殊,东南部的察隅以南降水丰沛。位于国境线的巴昔卡,海拔157米,年降水量达4495毫米,是全国最多的降水中心之一,而西部柴达木盆地的西端年降水量仅13.5毫米,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最少地区的300多倍,但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900毫米之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年降水量梯度约100毫米/100千米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相当。喜马拉雅山横亘于高原南缘,对南来北上的湿润气流具有明显的屏障作用。
青藏高原上对流旺盛,经常出现暴雨和冰雹天气,以那曲、丁青以北、唐古拉山以南地区出现最多,全年雷暴和雹日达100天。高原终年在高原西风气流控制下常出现大风。阿里地区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在150天以上,改则更多达200天,冬春为大风季节,改则大风经常连刮3天以上。可见,多雷暴、冰雹、夜雨等特点也是青藏高原上特殊的气候特色。
二、青藏高原的隆起与我国季风的形成
青藏高原隆起是地球演化史上一起重大的事件,它的隆起不仅对高原及其毗邻地区,而且对北半球、乃至全球的气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气象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