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初一初二初三作文蓝图.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一初二初三作文蓝图

初一初二初三作文蓝图 篇一:看图作文,这样三步定蓝图 看图作文,这样三步定蓝图 湖北省松滋市实验中学 刘盛云 读图,毫无疑问已经成为21世纪的文化景观,它几乎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看图作文在中考中也“几处早莺争暖树”,呈现出新鲜活泼的独特气象。所谓“看图作文”,其实就是一种由“图”生“文”的作文方式。“图”是材料,是由漫画、宣传画、示意图、标志图,或者摄影作品等构成的写作导引。形式一般有独立图、连环图、组合图。我们应对看图作文,至为关键的一环当然是读图。只有读准了图,读懂了图,读透了图,才有可能写出符合命题意图的好作文。因此,作文前的奠基,不妨这样三步定蓝图。 第一步:“按图索骥”解画意 图画的信息主要通过“符号”、“形象”、“画面”间接地、综合地来表达,因而要读准画意,我们就必须“按图索骥”,来一番有角度,有次序,有要点的观察和解读。 有角度,就是找到观察和解读的切口,以免重三叠四而无从着眼;有次序,就是使观察和解读有一定条理,以免颠三倒四而不明所以;有要点,就是在观察和解读中不断聚焦,以免拉三扯四而缠杂不清。 观察和解读图画的角度主要有:看人物关系,看情节展示,看文字说明。所谓人物关系,即图画中人与人,人与物,或物与物的关联性;所谓情节展示,即图画呈现的情形、事件、环境或背景;所谓文字说明,即图画的标题、旁注、内文(含指称、提示、独白、对白等)。 例如2013年四川眉山卷题图及说明: 说明:图3的老师讲:?同学们要如实描写……?,男同学说:?上次我写了苹果有虫子,皮皱了——结果得分好低……?女同学说:?就是嘛!还是写‘又大又红又亮’比较保 险……? 显然,命题者提供的是组合图。我们看人物关系不难发现:三幅的共性在于都是“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我们看情节展示可以知道:第一幅是老师高高在上,对认真听讲的学生进行“告诫”或“灌输”(老师点动的食指和直视的眼睛,流露出一种“苦口婆心”而不容置疑的意味);第二幅是老师立于一旁,对如实写作的学生给予“肯定”或“赞赏”(学生对鼻子变长的木偶皮诺曹形象连连摆手,表示学生在拒绝说谎,在写真心话);第三幅是老师摆出“样品”,对心存疑虑的学生作出“要求”或“解说”(学生圆睁的眼睛与诧异的表情,暗示他们陷入两难:是照老师说的办,还是按自己看的写)。有了以上基础,我们再看文字说明即可明白:第一幅和第三幅意在讽喻——失去了“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写作,是地道的“伪”写作;第二幅则在倡导——“我手写我心”,才是作文的正道与王道! 观察和解读图画的次序一般是:从外围到中心,从整体到局部,从上面到下面,从左边到右边。当然,以上种种都可相反。例如2011年海南卷题二图: 这是一幅独立图。从外围到中心看:围墙一角,几丛植株茂盛。当中一只花盆,盆中小花开放。从上面到下面看:一把大伞正罩在花盆上方。从右边到左边看:一人伸臂,手握大伞。经过这样一番有次序的观察和解读,我们即可弄懂画意:“那人”担心“小花”遭受日晒雨淋,为它撑起了保护伞。 观察和解读图画的要点往往是:突出的主体,生动的细节,醒目的文字,以及特别的配角。例如2015年福建潭州卷题二所示漫画: 毫无疑问,图画突出的主体是猪八戒;生动的细节是猪八戒单腿而立,肩扛一棒,反手棚额作瞭望状,竟然腿发颤,头冒汗。醒目的文字是“就不相信我成不了猴哥”。特别的配 角则是一台支起的摄像机。 经过以上“打量”,我们很快便可梳理出图意:八戒,你以为扛根棒子(是不是木的,就不跟你计较了),摆个猴样,就成了“猴哥”?“猴哥”可不是“装”的;要成为“猴哥”,得实实在在练出他的本事。 综上所述,我们有角度,有次序,有要点(实践中总是综合在一起)地观察解读出图意,也就明白了材料的指向,自然为接下来的构思打开了方便之门。 第二步:“深图远算”掘内涵 跟文字材料一样,图画的背后也隐藏着深意,即图画作者想要表达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感悟。命题者选其图画,其实是取其内涵,对考生作观察力、理解力、思辨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考查。我们在读懂了图画所表达的意思之后,当然应该再“深图远算”,从图画的隐喻处、夸张处、点睛处??来挖掘其内涵,从而确定写作的主题。 隐喻处,即画面中借以喻指相关现实人物、社会现象的所在。例如前面为花撑伞的图画:“小花”,可以喻指成长的少年;“大伞”,可以喻指过分的保护;“撑伞人”,可以喻指宠爱子女的父母。这样,“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的诉求便可成为构思的方向之一。而某考生则在明确隐喻所指后,定下了如下照样切合图画内涵的中心: 花儿没有了阳光,就不会争奇斗艳;小草没有了阳光,就不会有娇嫩容颜;少年没有了阳光,就不会迈向健康快乐的明天。爸爸妈妈,请你们还女儿一个太阳,多给予我一些理解和尊重吧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