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应变量
*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般洗衣粉不易清除衣物上的奶渍,但生物活性洗衣粉则可以,一生物活性洗衣粉包装盒上印有以下资料: 成分:蛋白酶0.2%,清洁剂15%.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加有适量洗衣粉的水内一段时间,使用温水效果最佳.切勿用60度以上的热水.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用后须彻底清洗双手. 探究一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请根据以上资料探究有关问题: 1.为什么该生物活性洗衣粉能较易清除衣物上的奶渍? 2.为什么洗涤前须先将衣物浸于有这种洗衣粉的水内一段时间?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阅读教材78页,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中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这里的”不同条件”指哪些? (2)为什么要设计四组实验,1号组有什么作用? (3)实验变量(自变量).反应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各是什么? 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滴加20%肝脏研磨液2滴 2ML 4 滴加3%氯化铁2滴 2ML 3 90度水浴加热 2ML 2 2ML 1 H2O2分解速度(气泡多少) 实验处理 点燃的卫生香检测 控制变量 3% H2O2 试管号 无 很少 不亮 较多 发亮 很多 复燃 讨论: 1.与1号试管相比,2号出现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2.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提高反应速率吗? 3.3号和4号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 4.3号与4号相比,4号试管中的反应速率快?这说明什么?为什么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实验组 对照组 无关变量 反应变量 实验变量 实验过程的理论分析 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用产生气泡数目多少表示 加入试剂的量;实验室的温度;氯化铁和肝脏研磨液的新鲜程度等 1号试管 2,3,4号试管 2号:90度水浴加热 3号:加入3%的氯化铁 4号:加入20%肝脏研磨液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请根据以上资料探究有关问题: 1.为什么该生物活性洗衣粉能较易清除衣物上的奶渍? 2.为什么洗涤前须先将衣物浸于有这种洗衣粉的水内一段时间?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酶工程中早期使用的酶制剂都是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分离得到的,科学家为了解决酶易发生变性不易重复使用等问题,将酶或生产酶的细菌以一定的方法固定在某种载体上.这样生产原料从载体一头流入,产品就从载体的另一头流出,而酶可以重复使用. 探究二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1.文中提到酶很容易发生变性,不易重复作用,为什么? 2.文中还提到酶制剂都是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当中分离得到的.这说明什么? 探究二 2.酶的本质 阅读教材P81页,关于酶本质的探索 酶的本质 巴斯德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酵母细胞,他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李毕希的观点呢? 毕希纳实验示意图,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当时只能推测酶是蛋白质,而不能证明酶是蛋白质? 酶的本质 酶的本质 请思考: 1.萨姆纳历时9年才证明脲酶是蛋白质,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你认为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给酶下一个较完整的定义.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酶的特性 1.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1.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1.3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 。 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 平衡点 时间 加入酶 无机催化剂 未加酶 1 2 3 加入酶 无机催化剂 未加酶 2.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 1 2 3 4 反应物浓度 10 5 酶A 酶B(无酶A) 反应速率 加入酶B反应速率与无酶A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而加入酶A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而明显加快。说明: 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进而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 甲 最适温度 温度 酶促反应速率 乙 酶促反应速率 最适pH pH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曲线 pH=1 0.5 pH=13 pH=7 1 反应物剩余量 温度 丙 M N 3.1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 超过这一范围催化作用减弱。 3.2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破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