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原虫概论2010.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原虫概论2010

医学原虫概论 原虫为单细胞真核生物,属于原生动物亚界(subkingdom protozoa)。 医学原虫约40余种,寄生在人体管腔、体液、组织或细胞内。分共栖(commensals)性和致病性两种。 寄生原虫感染结果依赖于虫种的毒力、感染量和宿主抵抗力,从无症状到威胁生命。 因缺乏有效疫苗和可靠药物及传播媒介控制的困难,寄生原虫感染仍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形态(Shape) 与单个动物细胞相似,由胞膜、胞质和胞核组成。 胞膜:包裹虫体, 也称表膜或质膜。带有多种受体、抗原、酶类等物质,参与原虫营养、排泄、运动、侵袭及逃避宿主免疫效应等生物学功能,可保持虫体自身稳定并参与宿主相互作用。 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参与运动,营养储存等功能。 基质 细胞器 内含物:食物泡、糖原、拟染色体、虫体代谢产物。虫种鉴别标志 胞核:由核膜、核质、核仁和染色质组成。 生活史(life cycle) 医学原虫的生活史包括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不同发育阶段,及虫体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的全过程。 生活史阶段: 滋养体(trophozoite):大多数原虫的活动、摄食和增殖阶段。通常与致病有关。如鞭毛体(mastigote)(无、前、上、锥),速殖子、缓殖子。 包囊(cycst):不能运动和摄食,感染阶段。 顶复门原虫中还有裂殖子、配子体、配子和卵囊等生活阶段。 生活史类型 简单型:借直接接触或传播媒介的机械携带而传播。仅一或两个生活史阶段。又名人际传播型,滋养体-滋养体或包囊-滋养体-包囊。 循环传播型:需一种以上脊椎动物宿主分别进行有性和无性生殖。不需无脊椎动物宿主。脊椎动物之间传播。 昆虫传播型:须经在吸血昆虫体内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再经叮咬传播给人或其他动物。又名虫媒传播型,由节肢动物传播。 生理(Physiology) 运动:由运动细胞器完成,伪足运动,鞭毛运动,纤毛运动。扭动或滑动。 生殖:无性生殖:二分裂:如纤毛虫。 多分裂:如疟原虫人体期。 出芽生殖:内出芽和外出芽 两种方式。 有性生殖:结合生殖:如纤毛虫包囊 配子生殖:如疟原虫在蚊体内 世代交替: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交替进行。如疟原虫,人体内无性生殖,蚊体内有性生殖。 营养与代谢 (Nutrition and supersession) 营养:表膜渗透、扩散吸收小分子养料,胞饮摄取大分子物质。吞噬摄取固体食物。 代谢:无氧糖代谢为主要途径。 致病 原虫对人的致病与虫种、株系、寄生部位、以及宿主抵抗力密切相关。 ?宿主抵抗力:非特异性因素: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原虫致病机制:再感染的抵抗力 宿主超敏反应-组织损伤 免疫病理变化 毒性产物、机械损伤 主要虫种 叶足虫 叶足虫属肉足鞭毛门的叶足纲。 形态特征为具有叶状伪足的运动细胞器。 生活史分活动的滋养体期和不活动的包囊期,无性繁殖。 致病虫种为溶组织内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1903) 溶组织内阿米巴属内阿米巴科的内阿米巴属。 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人体,引起阿米巴病。 1.滋养体 :12-60μm,借单一定向伪足运动。外质透明,内质富含颗粒,具4-7μm球形泡状核。核膜边缘单层分布核周染色质粒。培养基中滋养体常有2个以上的核,核仁小,周围围以纤细无色的丝状结构。 形态 包囊:滋养体在肠腔里形成包囊的过程称为成囊(encystation)。 包囊内有拟染色体未成熟包囊内有糖原泡。成熟包囊4核, 10-20μm壁厚,光滑。 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两个虫期,成熟包囊是感染时期。 二分裂生殖。 可随血流侵入其他组织。 每日排出包囊100万-1亿个。 包囊在外界潮湿环境下存活数日-1月。对干燥抵抗力差。 致病 致病机制:通过吸附,穿孔、分泌致病因子,破坏细胞外间质和溶解宿主组织。 致病因子:吸附、溶细胞:Gal/GalNAc lectin) 穿孔:阿米巴穿孔素 溶组织:半胱氨酸蛋白酶 致病 病理变化: 肠阿米巴病:多发于盲肠或阑尾,也易累及乙状结肠和升结肠,偶累及回肠。 典型病变: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溃疡间粘膜正常或稍有充血水肿。仅限于粘膜层。镜下见组织坏死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