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品课件 《百丈山记》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创精品课件 《百丈山记》课件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它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的夏天。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等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文章开门见山,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结束了基本部分的内容,首尾呼应,一气贯串,显得十分集中、紧凑。有选择地落笔于六处景致,分为两组,第一组叙述踏石磴、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阁,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第二组中由石台引出,主要描写瀑布、夕照与云海,叙次分明,铺排得当,重点突出,引人入胜。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在同时所写《百丈山六咏》之一《西阁》的绝句中,朱熹曾抒发了“安得枕下泉,去作人间雨”的情怀与议论,而没有把它写进本文。这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 借助下列提示,自主学习第一自然段: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并翻译全段。 右俯绝壑,左控垂崖 山之胜盖自此始 2、想一想,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登上百丈山约三里多路,右边俯临深险的山谷,左边临着垂直的悬崖;累叠石头作为阶梯,踏着十多级台阶方才越过这个地方,百丈山的优美景色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了。 研读第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循磴而东 然前瞰涧水 蹑石梯数级入庵 无足观 独其西阁为胜 乃壁其后,无所睹 2、翻译下列句子: 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 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 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 第二段主要描述了山门前后幽静美丽的景色。 反映百丈山水的特点的句子是: 文中写西阁位置及水流特点的句子的是: 研读第三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深昧险绝 瀵涌而出 前揖芦山 日薄西山 2、翻译下列句子: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瀑布的飞沫就像飞散的珍珠喷洒着雾气,在日光照射之下,光彩鲜明,晃人眼目,让人不敢正视。 太阳迫近西山,余晖横斜照耀之下,群山或紫或翠,重叠相映,数也数不尽。 第三段主要描述了瀑布的壮美景色。 文中写瀑布飞沫特点的句子的是: 文中写傍晚景色的句子是: 文中写百丈山早晨景色的句子是: 借助下列提示,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理解全段。 以纪其胜 因各别为小诗 2、想一想,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 以“记”为名本质为记叙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 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拓展:《百丈山六咏》之三赏析: 朱熹偕友人登临百丈山上,写下《百丈山六咏》,是一组精彩的山水诗。 其一《古磴》诗云: 层崖俯深幽,微径忽中断。 努力一跻攀,前行有奇观。 其二《小涧》诗云:   两崖交翠阴,一水自清泻。   俯仰契幽情,神襟顿飘洒。 诗人以平视的角度,描写两山交合的山谷,古木成荫,涧水如带,山水幽景使人心旷神怡,一时使人忘却了人世间的烦恼和纷争,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 其五《西阁》诗云:  借此云窗眠,静夜心独苦。   安得枕下泉,去作人间雨。 游山当日,诗人夜宿百丈西阁之中,夜虽静而人难寐。枕下清泉叮咚不止,诗人忽发奇想,希望山间飞泉,能化作人间及时雨,那该多好啊!结句出语不凡,作者忧国忧民之心路然纸上。 附:课文翻译 登上百丈山约三里多路,右边俯临深险的山谷,左边连接着陡峭悬崖;重叠的石块形成台阶,走了十多级台阶方才越过。百丈山的优美景色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了。 沿着石阶向东走,就能看到一个小涧,有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涧里长满苍翠的藤蔓和参天的古木,这里即使在盛夏中午最炎热的时候,也感觉不到逼人的暑气;涧中水流清澈,从高处急速流下,发出淙淙的声音。越过石桥,沿着两边山崖曲折小路而上,可以发现一座寺庙,寺庙大致有三间小屋,都不能容纳十来个人。但这里前面可以俯瞰清澈的涧水,后面临近一泓小池,习习清风从两边山峡间吹来,整日不停。门内横跨小池的又是一座石桥,越过石桥向北走,踏着数级石梯能够进入一座庵中。庵里只有几间老屋,低矮而又狭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