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归义军时期敦煌尼众与僧众经济收入差距辨析.doc

吐蕃归义军时期敦煌尼众与僧众经济收入差距辨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吐蕃归义军时期敦煌尼众与僧众经济收入差距辨析

吐蕃归义军时期敦煌尼众与僧众经济收入差距辨析 王祥伟 (兰州商学院 敦煌商业文化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20) [内容提要]吐蕃归义军时期敦煌尼众与僧众的经济收入主要由宗教收入和世俗收入两部分组成,宗教收入主要包括从儭司领取的儭利和为他人举行法事活动之所得,世俗收入主要包括俸禄赏赐、家庭财产继承、商贸贷便收入等。但由于尼众与僧众在教团内部和世俗社会上地位的不平等,从而导致了尼众与僧众之间无论是在宗教收入方面还是在世俗收入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敦煌;尼众;僧众;经济;差距 吐蕃归义军时期敦煌佛教教团经济主要由寺院经济、都司经济和僧尼个人经济三部分构成,而敦煌教团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平衡性,对此问题,学界已有专门研究。谢和耐先生利用敦煌寺院会计文书对净土寺、三界寺、安国寺和报恩寺四个寺院的经济收入来源及经济规模进行了简单比较,从而认为敦煌诸寺之间的财富存在不平等性。郝春文先生对敦煌僧尼的宗教收入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讨论,最后将敦煌僧尼分为上层、中层、普通三等仔细分析了他们一年的经济收入状况,认为上层僧尼都很富裕,中层僧尼收入亦可,但下层僧尼的生活很困窘。石小英先生亦对尼众与僧众在宗教活动中的收入差距进行了比较。笔者主要对吐蕃归义军时期敦煌寺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不平衡性及其相关原因如地产、高利贷、磑课和梁课收入等进行了讨论。陈大为先生对僧寺与尼寺、僧众与尼众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进行了讨论,其中将造成僧尼寺之间收入差距的原因亦归纳为布施、高利贷、厨田、梁课和磑课等方面。虽然这些成果对寺院之间、僧寺与尼寺之间、僧尼个人之间的经济状况及相关原因已经取得了较为清楚的认识,然总觉意犹未尽,特别是有些方面如僧、尼二众经济收入差距的原因及收入来源等问题还有继续讨论的必要。故本文则专门选取敦煌尼众和僧众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作为研究对象,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对其再试做进一步的分析讨论。 一、尼众与僧众的宗教收入差距及原因 郝春文先生将敦煌僧尼的宗教收入主要归纳为从儭司领取儭利和为他人举行法事活动之所得,而为他人举行的法事活动又分为寺院为他人组织的法事活动和施主请僧举行的法事活动两类。关于尼众与僧众的宗教收入差距学界已有讨论,但为了论述的完整性,我们先据已有研究成果对其略述并加以补充以后再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讨论。 尼众与僧众从儭司领取的儭利所得在原则上是基本公平的,因其有固定的分配标准,即比丘尼和比丘所得儭利相同,而沙弥尼和沙弥相对于前者减半。如P.2638《后唐清泰三年(936)沙州儭司教授福集等状》载:“应管诸寺合得儭僧计三伯伍拾陆人,沙弥壹伯陆拾三人合全捌拾壹人半,合得儭大戒式叉尼计三伯柒拾玖人,尼沙弥计柒拾壹人,合全三拾伍人半。上件僧尼,通计捌伯伍拾贰人,人各支布陆拾尺,僧尼沙弥各支布三拾尺。”显然,这里的收入差距是依据比丘尼(或比丘)与沙弥尼(或沙弥)在受戒程度上的不同进行区别的,而并不存在性别上的收入差距,故尼众与僧众之间的贫富差距应主要不是由儭司所得儭利的不同造成的。 在宗教收入中,尼众与僧众在为他人举行的法事活动即寺院为他人组织的法事活动和施主请僧举行的法事活动中收入差距应该比较明显。我们先来看在寺院为他人组织的法事活动中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敦煌文书P.5000V、S.8262、P.T.1261V等均记载有寺院为他人组织的法事活动,就从这些记载来看,僧人参加法事活动的次数不等且差距较大,有的僧人参加了好多次,而有的僧侣仅参加了一次,而尼众与僧众的差距亦很明显。对此,石小英分析认为:从S.8262、P.T.1261V两件文书记载的参加斋会的总人数及僧尼各自人数看,尼僧的人数远远少于男性僧人的人数。S.8262记载僧尼总数有71人,而尼僧只有14人,约占总数的20%。P.T.1261V所记载的11次尼僧参加的斋会中,僧尼人数亦相差很大,具体情况石小英曾统计列表如下: 斋会次数 参加总人数 僧人数 尼人数 尼所占百分比(%) 1 83 67 16 19 2 65 55 10 15 3 81 66 15 8 4 72 33 39 50 5 135 84 51 37 6 115 89 26 22 7 59 50 9 15 8 107 78 29 26 9 102 77 25 24 10 83 61 22 26 11 35 23 12 34 平均数 95 62 23 26 上表所示,每次参加斋会的尼僧人数远远少于僧数,而在吐蕃归义军时期,尼众又始终多于僧众。如S.2729《吐蕃辰年(788)三月沙州僧尼部落米净辩牒(算使勘牌子历)》载僧尼总数为310人,其中139为僧,171为尼。而后来P.3600《吐蕃戌年普光寺等具当寺应管尼数牒》载仅普光寺就有尼127人。S.2669《年代未详(865-870)沙州诸寺尼籍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