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圣哲(雅斯贝尔斯) 2.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 要想穿透传统之层层染墨,对历史上的孔子作一可靠的描绘,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孔子本人曾经记述史实与自家思想,但是现存资料并无可以证实为孔子所著作。汉学家对于重大的事实问题仍有极深的歧异。例如会傅朗克(Franke)相信孔子不曾读过《易经》为孔子晚年的研究题材。又如佛而克(Forke)主张老子的年代还在孔子之后,而传统却以老子为孔子所尊敬的师长。这些说法的双方都可以找到诸多证据。就目前研究所需看来,尽管一些细节仍然存疑,我们基于各种源于孔子的丰富典籍,还是可以织成一幅历史上的孔子图象。这些典籍使我们辨认一位具有统一人格的孔子;这样的孔子与后代中国人所描绘的图像,在许多方面都是不同的。司马迁在纪元前一世纪所写的《孔子世家》以及更早的《论语》,都提供了无法捏造的重要素材。我们也将参考孔子生活与思想的文化背景,以及敌对学派对他的看法。 孔子生平(约于纪元前五五一——四七九年) 孔子生于鲁国,亦卒于鲁国。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家境清苦。幼时喜欢编排俎豆祭仪,模仿各种礼节。十九岁娶妻成家,育有一子二女。他与家人的关系并不特别亲热。他身材高大,体力强健。 孔子十九岁时受雇于一贵族之家,管理园地与牲畜。三十二岁时受聘教导贵族子弟古礼。年三十三,赴京都洛阳,学习周王朝之礼俗与传统,彼时周王朝已分崩离析,为诸候争霸的局面,而其京都名存实亡,只剩下做为宗教中心而已。所谓孔子问礼于老子,即在此时。年三十四,鲁君(昭公)为本国强权所迫出奔邻国(齐国),孔子随之前往,由此得聆音乐,学习演奏,沉醉其中,忘了饮食。返鲁之后十五年间,专心治学。 孔子年五十一,重返政坛,为鲁大司寇;年五十六,进而摄行相事。鲁君(定公)得孔子之助,权势渐张。他平服本国贵族,政毁各城的防御武力。鲁国国威渐盛。齐国闻之懼,乃选美女能歌能舞者八十人以及文马三十駟送与鲁君。鲁君自此怠于政事,不与孔子谋。孔子为官四载,成就耀煌,至此放弃高位,去国离家,但仍徐徐而行,且行且止,期待鲁君回心转意,重新需要他的襄政。 孔子周遊列国约十二年,自五十六岁到六十八岁。他希望自己的政治理想能在某一国家获得实行。他对自己的这主政能力从未失去信心,只是间或发出叹语:【归与归与!】最后在六十八岁时回了鲁国。总共周遊九国而未得行道,孔子不免深感时不我予! 孔子晚年居鲁,不曾复出从政。他的内心似曾经过深刻转变。某次,隐者说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这正是孔子的伟大之处。现在他年老体衰,不再求用;但是转而研究《易经》,抉隐发微,删诗书、订礼乐,保存传统,兼且教授生徒,有教无类。 某日清晨,孔子感觉死亡临近,乃负杖逍遥于门,歌曰:【太山坏乎,染柱摧乎?哲人萎乎!】弟子(子贡)与之言,孔子又说:【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予以矣夫。】八日之后离世。享年七十有三。 孔子基本观念:承先启后 在帝国趋于崩溃,天下陷入纷乱的时代里,许多哲人智士奔走呼号、拯救危亡。他们所提出的解决之道无不奠基于知识,孔子则明确以古代知识为其依据。他的根本问题是:何谓旧传统?如何使它成为我们自己的传统?如何使它体现于今日? 这种对待传统的方式,本身即是富于创意的。今日的反省可以使过去的史迹得到转化。把传统转译为明确的原理,可以引发一套今古合一的新哲学。哲学家不必标新立异。犹太教宣扬上帝的启示,孔子则宣扬古代的心声。哲学家若遵从传统,就不必将学说的种种要求建立在自身渺小的自我上。他有更多机会得到那些依附传统的人信赖与追随。纯粹凭著自己的理性去独立思考是无益的:【吾当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但是学与思必须同时并进,互相需要。【学而不思则罔。】(为政) 孔子自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人的存在必须在历史中寻找其实体与根源。他对历史的见解,是并不著重那些发明舟车耕耨等器具的人。真正的历史始终建立社会、国家、礼仪与习俗的先王。理想的先王是尧、舜、禹:他们秉持上天所启示的永恆原型。孔子对他们的推崇俻至:【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泰伯)这些圣王选择最贤能的人继承王位。到了夏代,传子不传贤,才开了恶例,产生许多争端。君王的道德难免趋于隳败,最后在暴君手上断灭了帝国;这是符合天命的意愿,就是经由革命再委任一真正折君王。商汤继夏而起。但是由于王位世袭相传,两样的情形再度发生。到了纪元前第十二世纪,商朝终于被周朝推翻。周朝重新建立了古老的中国世界。时至孔子,周朝又渐趋式微,分崩离析,诸侯争强。孔子希望再一次復振国家。 孔子的历史观是【批判的】;他在检讨史迹时,明是非,辨善恶;他选择那些足资表率或可警惕的事实加以评述,传诸后世。此外,他也知道,要想恢复古代的善政,不能光去追寻外在的认同。【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身也。】(《中庸》)他所宣教的,并非模仿古代,而是再作一次【永恆真实的事】。研究古代,只是因为永恆的观念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