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成因与防控措施浅析
陈金宏1 邵耕耘1 杨呈芹1 马秀凤1 张雅东1 陈宝玉1 衡德如2 刁品年2
(1江苏省宝应县植保植检站,江苏宝应225800;2宝应县望直港镇农业服务中心)
摘要:赤枯病是水稻的生理性病害,2009年该病害在我县部分地区发生重。调查表明,不同稻作方式、不同栽培管理、不同品种间病害发生程度差异明显,直播稻重于机插秧,机插秧重于麦套稻,低洼积水、长期深灌田重于干湿交替管理田。初步分析,导致病害重发的主要原因是不良天气(盛夏不热,气温低,降雨少,长时间的低温寡照)及栽培管理不当等。病害防控应采取综合性措施,以预防为主,依据不同发生类型进行针对性的防治,通过加强水浆管理,增施钾肥,适时搁田,喷施生长调节剂,可有效促进苗情转化,及时防控病害。
关键词:水稻赤枯病;发生成因;防控措施
赤枯病俗称铁锈稻,是水稻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生育期推迟,分蘖减少,穗小粒少,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30%以上。2009年赤枯病在我县部分地区发生较重,高的田块病株率达100%,不同地区、不同田块发病不同,及时诊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成为防控的关键。在调查、分析今年赤枯病发生特点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1症状特征
病害一般多于水稻分蘖初期开始发生,分蘖盛期达到发病高峰。受害植株矮小,分蘖少而小,心叶窄挺,老叶黄化。初期叶片略呈暗绿色或深绿色,随后基部老叶尖端先出现褐色小点,病斑进一步发展,成为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铁锈状斑点,病斑逐渐增多、扩大,叶片由叶尖向基部变褐枯死,由下部叶片高上部叶片蔓延,严重的全株只留下少数新叶保持绿色,远望似火烧状,叶鞘发病和叶片相似,产生赤褐色小斑点,以后枯死。拔取病株,可见根部老化、发黄,呈赤褐色、软腐状,白根极少,严重的变黑腐烂,植株僵苗不发。
2发生特点
赤枯病作为水稻的一种常见病害,往年在我县也有所发生,呈局部零星发生状态,发生面积约66.7hm2。今年赤枯病是近几年来发生最重的一年,7月中旬末下旬初集中显症,发生面积达6606.7 hm2,涉及的稻作方式主要为直播稻、机插秧。
2.1不同稻作方式发病差异明显。7月27-29日,在泾河、望直港、射阳湖三镇进行典型调查,调查的稻作方式分别为麦套稻、直播稻和机插秧,涉及12个村20个组,调查总田块数为125块。从调查的情况看,直播稻重于机插秧,机插秧重于麦套稻。
表1 不同稻作方式赤枯病发生情况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稻作方式
病株率(%)
幅度
平均
7月27日
望直港镇
直播稻
22-100
81
7月27日
泾河镇
麦套稻
0-20
3.9
7月29日
射阳湖镇
机插秧
6.4-44.8
16.7
2.2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发病差异明显。从望直港镇调查的情况看,水浆管理得当,干湿交替管理的田块,发病轻,而低洼积水、长期深灌的田块发病重,如军师村的长期深灌田病株率92-100%,平均97%;秸秆焚烧或离田的田块发病较轻,病株率为22-50%,而秸秆全量还田的田块病株率在80%以上,秸秆还田的田块略重于秸秆未还田的。
2.3不同品种间发病有一些差异。表现相对较重的品种有武育粳3号、淮稻10号、镇稻系列等,初步分析,可能与不同品种对钾的敏感性有关。
3发生原因
赤枯病是土壤环境、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病内因主要是稻株缺钾。钾主要以水溶性的形态存在,在秧苗体内具有高度的移动性。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秧苗根系对钾的吸收减少,营养比例失调,钾、氮平衡被打破,稻株体内钾含量不足,秧苗基部老叶中的钾转移到新生叶片中再利用,而下部老叶则表现出褐色的锈斑。
3.1天气条件:7月份,大面积水稻处于分蘖期,机插秧等分蘖盛期在7月10日左右,直播稻、麦套稻分蘖盛期在7月20日左右,正是易感赤枯病的生育期。据气象资料分析,今年7月份平均气温为27.2℃,是2005年以来的第4位,比去年同期低1.53℃,降雨35.4㎜,是2005年以来的第5位,比去年同期少187.6㎜。盛夏不热,气温低,降雨少,长时间的低温寡照造成稻田水温、土温低,根系发育不良,水稻吸收钾等营养元素的能力降低,诱发赤枯病。
表2 2005-2009年度7月份天气情况
年度
平均气温(℃)
降雨量(㎜)
2005
27.85
398.1
2006
27.91
333.0
2007
26.91
449.6
2008
28.73
223
2009
27.2
35.4
3.2栽培管理:低洼积水,长期深灌,水浆管理不当,土壤通透性差,长期缺氧,还原性强,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H2S等),毒害根系(根赤褐色,白根少,老根变黑腐烂,有恶臭味),降低稻株活力;秸秆全量还田的田块,秸秆在腐熟过程中与稻株争夺氮素,加之在无氧条件下腐烂,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急性胰腺炎护理(完整版)PPT课件.pptx VIP
-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教案 任务二: CA6140型车床线路故障分析及检修方法(1).doc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答案(90分)——“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1).pdf VIP
- 橋式起重机操作维护检修规程.doc VIP
- 2025年铁路行业白皮书:铁路运输网络优化与智能服务.docx
- 党课ppt+讲稿: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概念新观点新论断ppt.pptx VIP
-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教案 任务一:CA6140型车床控制线路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doc VIP
- 果实套袋技术详解.ppt VIP
- 应用文写作教程PPT课件—实习报告.pptx VIP
- 煤矿采掘技术管理体系.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