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书法和工艺
清代书法与工艺
清代书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帖学书法与碑学书法彼消此长,各领风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清初书法仍承继明代帖学的余绪,代表书家为由明入清的王铎、傅山、八大山人等人。由于康熙推崇董其昌书法,致使清代前期董书弥漫书坛,为一般帖学书家顶礼膜拜。加上科举制度强调规范的书法,遂使“馆阁体”大为流行。清代中期,乾隆偏爱赵孟頫书体,推动了帖学的继续流行,但“馆阁体”的进一步发展,也使帖学更趋式微。这一时期的帖学名家有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等;另外,别具一格的画家书法亦有成就。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书法家看到了帖学的日益颓靡,而开始提倡碑学,是为碑学书法的滥觞。清代中后期,借助金石考据学的学术成果,加上阮元、包世臣等人在书法理论上的倡导,书法家竞相以碑学为宗,碑学书法风气大开。碑学书法家努力突破帖学的樊笼,以借古开今的精神和注重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在篆书、隶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重要代表是邓石如与伊秉绶。
清代初期的书法
清代初期的书法仍延续明代帖学余绪,但面貌截然不同。一些由明人清的书法家主要承接的是明末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等人的书风,或虽不无董其昌影响却擅于脱化,以个性鲜明、直抒胸臆、豪放朴拙的行草书风擅名当时,重要书家有王铎、傅山、八大山人等,但这一路书风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大多数文人书法家则由于康熙酷爱董其昌书法,而将董书奉为典范,代表书家有所谓“康熙四大家”笪重光、姜宸英、何焯、汪士鋐等。由于科举制度对书法的特殊要求以及求仕的需要,明前期的“台阁体”书法演化为此时的“馆阁体”而盛行开来,代表人物有沈荃等人。面对帖学书法的渐趋式微,清初已有一些书法家开始致力于汉碑,试图以汉隶的遒健朴厚纠正帖学书法圆媚靡弱的流弊,因此也出现了一些隶书名家,如郑簠、朱彝尊等。
王铎、傅山与八大山人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河南孟津人。与黄道周、倪元璐为同榜进士,人清后官至礼部尚书。他工古文、诗、书、画,书法于楷、隶、行、草诸体无不擅长,而以行、草书成就最高,终其一生坚持“一日临帖,一日应索”,书学积淀甚厚。他的行、草书宗法“二王”、米芾等人,把这一路尺牍书法拓展为巨幅大轴,用笔或方或圆,时见折笔顿挫,结字奇崛险茂而富于变化,章法恣纵错落而不失法度,笔势连绵流畅而大气磅礴,于秀逸婉转之中追求刚健豪迈、苍郁雄畅的“气骨”。作品有《行书诗翰四首卷》、《草书杜诗卷》、《临古法帖》等。
傅山(1607—2991684年),字青主,号真山、石道人、松桥老人等,阴曲(今山西太原)人。明亡后,着朱衣、居土穴,自号朱衣道人。他与八大山人都是著名的遗民书画家,也以行草书擅名,在书风上与王铎一样都追求“气骨”,强调直抒性情,傅山还明确提出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书法美学观。他兼擅篆、隶、楷书,从二十岁左右即开始临学晋唐楷书,后来因为得到赵松雪、董其昌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仿并能乱真。但很快他又意识到此种方法容易使书法坠人软美浅俗一途,因此改学苍劲浑厚的颜体,终于自成一家。作品有楷书《逍遥游》、隶书《七律四条屏》、行书《丹枫阁记》、草书《高适五律》。其行、草书用笔之纵横遒迈,结体之宕逸浑脱,情感之狂肆真率,风格之古拙苍劲,无不是其审美意趣的体现。
八大山人的书法筑基亦广,虽然受董其昌影响,但因不同时期师承与心境的不同而呈现出多种面貌。他善用秃笔、藏锋,与其绘画一样,非常讲究章法布局,其行草书的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布白疏匀,字字独立,大小疏朗有致,书风或怪伟峭拔,雄健恣肆,或简静沉着,圆浑古淡,作品有《草书联》、《河上花图卷题跋》等。
帖学诸家与馆阁体 清初帖学书法的主流风格浸淫于“二王”直至董其昌流美灵秀娴雅的书风之中,没有更大的突破,书坛最为流行的是所谓“馆阁体”书法。“馆阁体”追求“乌、方、光”的书写效果,字如算子,端正拘谨,千人一面,缺乏个性,没有生气,致使帖学书风日趋靡弱妍媚。皇帝对书法的喜好,导致了从学子到官吏无不以工书为尚,以能书邀赏,书家遍及朝野,代表人物是康熙的书法老师沈荃。沈荃(1624—1684年),字贞蕤,号充斋,华亭人,顺治年间进士。他擅长行楷,出入米芾、董其昌,所书端正严肃、雍容娴雅,然而缺少变化。康熙御制碑版、殿廷屏障、御座箴铭等,多命沈荃书写,名盛一时。
清初著名的文人书法家以“康熙四大家”为代表,他们虽能于馆阁体帖学中有所变化,但仍受帖学局囿气质柔秀,面貌相类,缺乏刚健的风骨和强烈的个性。笪重光(1623—1692年),字在辛,号江上外史,江苏句容人。姜宸英(1628—1699年),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人。何焯(1661—1723年),字屺瞻,号义门,江苏苏州人。汪士鋐(1658—1723年),字文升,号退谷,苏州人。他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同济大学毕业设计-基坑支护-设计计算书.doc VIP
- 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CKM)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2025年中国四氯化锆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 2025年中考数学(四川成都卷)真题详细解读及评析 .pdf VIP
- 护理知识竞赛题库.pdf VIP
- 植物病理学 第三讲 植物病原菌物.ppt VIP
- Part3-4 Unit2 Health and Fitness 课件高一英语(高教版基础模块2).pptx
-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项目创业计划书.docx
-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pdf VIP
- 抗美抗援朝纪念日主题班会.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