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幽寻与寻幽
幽寻与寻幽
不得不说的故事
第七组
读书斋诗 谢灵运
春事时已歇,池塘旷幽寻。
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
偃仰倦芳褥,频步忧新阴。
谋春不及竟,夏物遽见侵。
幽寻=幽静?
寻
1. 找,搜求:~找。~觅。~机。~问。~访。~衅。追~。~章摘句。
2.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寻 长
读书斋诗 谢灵运
春事时已歇,池塘旷幽寻。
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
偃仰倦芳褥,频步忧新阴。
谋春不及竟,夏物遽见侵。
萦纡一径试幽寻,花竹禅房未是深。
——刘过 《长干寺用荆公韵》
纵饮坐中遗白帢,幽寻尽处见桃花。
——苏轼 《寄题兴州晁太守新开古东池》
山水幽寻,风云路深。
——王绩 《游北山赋》
寻 长
名词
幽寻
幽静的小径
高平县东私路 李贺
侵侵槲叶相,木花滞寒雨。
今夕山上秋,永谢无人处。
石溪远荒涩,棠实悬辛苦。
古者定幽寻,呼君作私路。
东屯呈同游诸公 陆游
十月霜雕枫树林,清溪白石称幽寻。
按行老子诛茆地,惆怅孤臣许国心。
走马平沙嫌路近,传杯小阁喜寒侵。
也思试索梅花笑,冻蕊疏疏欲不禁。
类似的
幽寻恐不继,书板记岁月。
——苏轼 《与正辅游香积寺》
闲看断云成小立,偶穿修竹得幽寻。
——陆游 《後园独步有怀张季长正字》
幽寻岂一路,远色有诸岭。
——杜甫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
药圃幽寻芒屦湿,棋枰憨战角巾欹。
——陆游 《自笑》
幽寻演变的推论
名词性质的幽寻,山间幽静的小径
将其动词化,便有了“在幽静的山间小道上行走”的用法
如:
焚香惟默坐,曳杖亦幽寻。(陆游 《春晚杂兴》)
有了动词化的幽寻,就有了更普通的动词“寻幽”
如: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唐-施肩吾《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幽寻第一次出现于晋《肇論》“故自蘊而未显,静思幽寻,寄怀无所,岂所谓朗大明於冥室,奏玄响於无闻者哉?”。
而后南北朝的诗文中有所出现,如谢朓的《和何议曹郊游诗 一》中的“江垂得清赏,山际果幽寻”。
唐以后出现大量含“幽寻”的诗文。
而“寻幽”作为一个完整的词在唐以前几乎不可见,从时间上来看前面的猜测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的。
结论
“寻幽”出于“幽寻”,但两者已有明显区别。
即便做动词用的“幽寻”,也与“寻幽”有所不同。“幽寻”还是在小径上行走,唐诗《题长安薛员外水阁》有云“时倚高窗望,幽寻小径行。”
而“寻幽”则不一定,如“好异嫌山浅,寻幽喜径生。”(唐姚合 《送王嗣之典仪城》)
谢谢观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