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时养生的方法
过劳肥为何越忙越肥
(2012-07-05)
根据美国求职网站Career-Builder的调查报告,旅行社员工、律师和法官,是最有可能让人变胖的工作。研究发现,整体来说,每5名职员中,就有两人因为目前的工作岗位而变胖。超过四分之一的人体重增加至少4.5公斤,有14%增加超过9公斤。
员工体重增加的情况偏高的其他职业包括:社工、教师、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行政助理、医生、警察、消防员、司机、行销/公关人员和资讯科技人员。
十招对抗过劳肥
要摆脱上班族职场“过劳肥”,可采取下列招术:
第1招 选择低糖、低脂、高纤、优质蛋白的饮食
第2招 三餐均衡、八分饱,从爱吃的吃起
第3招 清淡调理,预防水肿
第4招 专心用餐,细嚼慢咽
第5招 五谷杂粮为主食
第6招 戒除零食,避免饿过头
第7招 餐后洁牙,解除馋念
第8招 养成规律运动习惯
第9招 适量饮水
第10招 上床彻底放松
一个每天操劳不息,早晚打两份工的人;一个长期从事轮班工作,人到中年;一个长时间坐着工作,饮食不定时者,他们可能面对哪个同样的健康问题?新闻报道中,常看到某某人因为长期劳作,缺乏休息,最后导致“过劳死”。但是,上述几类工作者,可能患上另一种疾病,即“过劳肥”。
睡眠不足导致饥饿激素增多
新加坡国立大学属下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Saw Swee Hock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副教授凡丹(Rob Van Dam)受访时指出,有些人认为劳作多,身体燃烧更多热量,逻辑推理应该会瘦下来,但事实并非如此。他说,现代人工作时间长,睡眠时间普遍少,睡眠不足跟体重增加息息相关。睡得少或彻夜未眠会造成血液中的饥饿激素(ghrelin)增多,进而导致肥胖。夜晚该睡不睡,容易造成过量进食,形成“过劳肥”。缺少睡眠不只会使人动作拖拉效率低,而且也会拖慢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造成身体消耗较少能量而发胖。
一项由瑞典学者发表于《美国临床营养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让14个男大学生接受睡眠实验,分别历经数天包含缩短睡眠、无睡眠和一般睡眠等各种不同的睡眠状况,研究期间评估他们的食量、血糖、激素浓度和代谢率指标等。结果显示,这些年轻人即使只是一个晚上的睡眠不足,都会使得隔日上午的新陈代谢减缓。一旦睡眠中断后,年轻男性早晨的血糖、如饥饿激素之类的食欲调节激素和如皮质醇(cortisol)之类的压力激素浓度,也显得较高。
苏博欣副教授:久坐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容易过劳肥。
压力激素皮质醇增加使人肥胖
凡丹副教授说:“人们面对繁重工作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将影响压力激素皮质醇增加,人也易胖,而且体内脂肪容易转移到腹部,造成大肚腩。”积累太多脂肪在腹部,患上第二型糖尿病、高胆固醇、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癌症等的概率将增加。
当人体面对庞大身心压力时,大脑将信息传输到视丘下脑下垂体,接着启动一系列对抗压力的荷尔蒙作用机制,如肾上腺素分泌激增,使人体迅速从肝脏将大量葡萄糖以及从肺脏将大量氧气供给至全身血液中,赋予身体活力以因应突发的紧张状态。虽然抗压荷尔蒙能够帮助忙碌的上班族应付压力挑战,但如果长期如此,则抗压荷尔蒙的分泌会疲乏,反而加速体内盐分流失与血糖降低,让人更容易感到饥饿,食欲变得更好。
很多人在情绪紧绷一整天后,会在下班时大吃夜宵纾压解欲,而这也就是为何有些人在工作压力愈大时,愈容易过度进食而导致肥胖。另外,因为工作排程紧凑,自律神经处于过度亢奋状态,食物才刚入口,就圄囵吞枣,也容易在不经意间吃食过量。凡丹副教授也指出,从事轮班制工作的人,尤其是经常值夜班,其超重概率偏高,也容易患上糖尿病。因为体内新陈代谢和荷尔蒙分泌将出现紊乱现象,长期有损健康。
与现代人起居饮食脱离不了关系
国大医院减重管理外科中心高级顾问医生苏博欣副教授认为,“过劳肥”跟现代人起居饮食脱离不了关系。多数人饮食不健康,运动量不足/不运动,每天长时间坐着工作,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长时间使用电脑,肥胖或超重现象根本避不了。
全国最新健康调查显示,新加坡人肥胖率从2004年的6.9%,增至2010年的10.8%。苏博欣医生指出,卫生部2010年的数据显示,1万6000名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的BMI(身体质量指数)高达40或以上,这是个惊人数字,这些人都属于病态肥胖(morbidly obese)。人口中21万9000人属于肥胖,5万3000人属于痴肥。亚洲人标准的BMI介于18.5至22.9。
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症列为中至高收入国家(包括新加坡)的第三大致命疾病因素。这些肥胖者中,44%患上糖尿病,41%患有各类癌症,如乳癌、结肠和直肠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