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毕业论文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黄土的成因以及工程性质 3 2.1 概述 3 2.2 黄土的堆积时代及代表地层 3 2.3 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 4 2.4 黄土的结构特征 6 2.5 黄土的湿陷机理 9 2.6 新近堆积黄土特性 9 第3章 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 10 3.1 地基处理的目的以及采取的措施 10 3.2 地基处理的基本原则 11 3.3 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 12 第4章 夯实水泥土桩的设计与计算 18 4.1 工程地质概况 18 4.2 确定是否要进行地基处理 18 4.3 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 19 4.4 夯实水泥土桩概述 20 4.5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作用原理 21 4.6 夯实水泥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影响因素 24 4.7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 27 第5章 夯实水泥土桩的施工以及质量控制 44 5.1 施工前的准备 44 5.2 成孔 44 5.3 制备水泥土 45 5.4 夯填成桩 46 5.5 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47 5.6 施工质量保证 48 5.7 质量检验 50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52 6.1 结论 52 6.2 对今后地基处理发展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52 参考文献 54 绪论 黄土在全世界分布面积达1300万km2,约占陆地总面积的9.3%,主要分布于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分布于大陆内部,温带荒漠和荒漠地区的外缘,或第四纪冰川地区的外缘。 我国黄土分布面积约64万。其中具有湿陷性的约27万,分布在北纬之间。而有时我们也不得不在具有湿陷性的黄土地基上进行建设。当然必须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地基处理。 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采用物理的方法、化学的方法、生物的方法,或综合应用上述方法对天然地基进行处理以形成满足建(构)筑物对地基要求的人工地基,称为地基处理。可以将采用各类地基处理方法形成的人工地基分为二类:一类是天然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得到普遍的改良,类似于均质地基,这类人工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基本上与原天然地基,或者说与浅基础的相同,不同的是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得到改善;另一类是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根据地基中增强体的方向又可分为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和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技术能够较好利用增强体和天然地基两者共同承担建(构)筑物荷载的潜能,因此具有比较经济的特点。复合地基技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因此近些年来在我国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我国各地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我国应用的复合地基类型主要有:由多种施工方法形成的各类砂石桩复合地基,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低强度桩复合地基,土桩、灰土桩复合地基,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薄壁筒桩复合地基,加筋土地基等。复合地基技术在房屋建筑(包括高层建筑)、高等级公路、铁路、堆场、机场、堤坝等土木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复合地基技术的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2章 黄土的成因以及工程性质 2.1 概述 黄土按成因分为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一般认为不具层理的风成黄土为原生黄土。原生黄土经过流水冲刷、搬运和重新沉积而形成的为次生黄土,具有层理,并含有较多的砂砾和细砾。 黄土一般分为湿陷性黄土、非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称之为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无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称之为非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称之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不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称之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2.2 黄土的堆积时代及代表地层 我国黄土堆积时代包括整个第四纪。形成于距今120万70万年之间的下更新世()午城黄土和形成于距今约70万10万年;之间的中更新世()离石黄土称为老黄土,其大孔结构多已退化,一般仅在黄土的上部有轻微湿陷性,或在大压力下有湿陷性。黄土分布普遍,厚度为5070m,在黄河中游最厚可达170m。 覆盖在上述黄土及河谷阶地之上的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形成于距今10万0.5万年。全新世早期()堆积的黄土,形成于距今5000年以内。黄土和黄土土质相近,均匀、疏松,大孔和虫孔发育,具垂直节理,有较强烈的湿陷性,称之为新黄土,此层黄土与工程建设关系密切。 在全新世上部,部分地段还有新近堆积黄土存在,称为黄土,为最新堆积物,其工程特性与一般湿陷性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你好世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