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中景观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中景观美

古代文学中景观美 魏晋南北朝时期芭蕉已经成为文学的表现对象,唐宋时期芭蕉题材和意象的创作相当繁盛,一直延续到元明清时期,创作长盛不衰。 以唐宋诗歌为例,运用芭蕉意象作品分别有128首、616首,专题赋咏之作分别为17首、112首。芭蕉作为我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植物意象,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本文试图就芭蕉的物色美、景观美、神韵美几个方展开论述,勾勒出古代文学中芭蕉意象的审美特点和美学风格。 一、物色美 “物色美是指植物的生物特性种质体现出的美感”[1],对于芭蕉来说,主要指叶、花等方面的形象特征以及整体显现的独特风韵。古代文学在以上几个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展示了芭蕉独特审美价值。 (一)蕉叶美 芭蕉以观叶为主,文学作品多表现蕉叶的形状美和色彩美。 1.形状美。 蕉叶硕大,《南方草木状》曰:“(芭蕉)叶长一丈或七八尺,广尺余。”[2]硕大蕉叶往往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体验,多用比喻的手法表现。蕉叶迎风招展如同翠旗飘扬:“只应青帝行春罢,闲依东墙卓翠旗”(唐徐夤《蕉叶》),“雨障单盖侧,风偃半旗开”(宋宋祁《芭蕉》)。《清异录》记载芭蕉又叫“扇子仙”[3],芭蕉叶常常被比作扇子:“芭蕉开绿扇,菡萏荐红衣”(唐李商隐《如有》),“绕身无数青罗扇,风不来时也不凉”(宋杨万里《芭蕉三首》其一)。蕉叶扶疏,在风中摇曳如同美丽的凤尾:“忽疑鸾凤过,翠影落金渊”(宋张方平《芭蕉李都尉宅金渊阁分题得渊字》),“凤翅摇寒碧,虚庭暑不侵”(宋姚孝锡《芭蕉》)。 蕉叶之美往往是在其展又未展之际。“落落虚怀好自珍,一番舒展一番新”(宋王洋《和陈长卿赋芭蕉二首》其一),别具情趣。唐钱珝《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窃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未展蕉叶如同“一缄书札”,唐李商隐比作“芭蕉斜卷笺”,唐路德延比作“心似倒抽书”,宋王洋比作“缃帙文书展”。如果说将未展蕉叶比作卷帙还是形似,那么比作少女的芳心就是神似。钱珝把未展芭蕉比作“犹卷”的少女芳心,清新而有淡淡的哀愁。又如:“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宋张说《戏题草树》),“何因有恨事,常抱未舒心”(宋姚孝锡《芭蕉》),文学中未展蕉叶与少女婉转纠结的愁心形成了固定的比喻关系。 2.色彩美 虽然自然界的植物叶子大多数都是以绿色为主,但是芭蕉叶的青翠浓绿自有特色。芭蕉叶页面平滑,色彩光亮,如同翠玉,唐柳宗元《红蕉》用“绿润”,宋吕陶《和红蕉》用“青琳”,宋释德洪《芭蕉》用“玉芽”来形容蕉叶,准确而又生动的描绘出蕉叶的特质。蕉叶宽大厚重,光滑平整,纹理清晰流畅,放眼望去有丝织品的质感。唐徐夤《蕉叶》曰:“绿绮新裁织女机,摆风摇日影离披。”蕉叶如同织女纺织出的“绿绮”,是天地造化之功。绫罗绸缎本是作为人的服装和装饰的,芭蕉这身“绿绮”自然会让人联想成“潇洒绿衣长”(宋张镃《菩萨蛮芭蕉》)的女子,且长袖善舞,“长恐天寒凭日暮,不将翠袖染缁尘”(宋王洋《和陈长卿赋芭蕉二首》其二)。 (二)蕉花美 蕉花主要指红蕉的花,美主要表现为花色美和花期长。 1.花色美 花色和花香是最容易感知的审美要素,红蕉花无香味,但花色殷红,配以绿叶,更加彰显艳丽妖娆。文学作品也多着重其花色之火红,唐韩偓《红芭蕉赋》:“阴火与朱华共映,神霞将日脚相烧”,可谓是概括了写其色彩的两种基本模式:比之以火、状之以霞。 比之以火。红蕉在秋夏季盛开,艳阳高照,让人感觉如同跳跃的火焰。李绅《红蕉花》:“叶满丛深殷似火,不唯烧眼更烧心。”红蕉之花如同绿叶丛中跳动的火苗,诗人能感受到灼热的温度。又如:“秋卷火旗闲度日,昼凝红烛静无烟”(唐张咸《题黎少府宅红蕉花》),“结实联房绿,舒花焰火红”(宋洪皓《芭蕉》),“绿蜡一株才吐焰,红绡半卷渐抽花”(宋胡仲弓《芭蕉花》),皆是言此。 状之以霞。红蕉花绚丽之极,文人墨客常比之以云霞。彩霞比喻红蕉,二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因色彩相近,如“霞飞翠岭分余彩,凤宿青梧半露冠”(宋韦骧《和红蕉》),“朱明丽日照窗纱,灼灼丹葩映红霞”(明严易《端午日积雨初晴红蕉始放》),“翠帷映玉妃,春睡似五铢,艳夺晴霞”(清董元恺《金菊对芙蓉咏美人蕉》)。红蕉一般是丛生,也有大面积红蕉林,“巴江滟滟巴山空,十里五里蕉花红”(宋洪朋《别句永叔》),一片红云更类似红霞。 2.花期长。 古代所说的“红蕉”是包括现代植物分类学中的红蕉和美人蕉两个品种,二者花期都比较长,《花史左编》:“其花四时皆开,深红照眼,经月不谢”[4],素有“百日红”之称。红蕉开花于春寒料峭之际,明人谢肇浙《春日遡汶河作》:“记得门前春水满,美人蕉压赤阑桥。”且能盛开于冬季,唐骆宾王《陪润州薛司徒桂明府游招隐寺》:“绿竹寒天笋。”宋朱翌《喜雪》:“稍添松顶三分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