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户部巷介绍
武汉小吃街——户部巷
汽修1403班
第二组
户部巷作为地名,历史相当悠久,在明嘉靖年间的《湖广图经志》里有一幅地图,上面清楚地标注着这条狭窄的小巷,由此看来,这条小巷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历史上的户部巷,知名度很高,巷子虽小,名气却很响亮。此巷东临负责管理户籍钱粮、民事财政的藩署(直属京城的户部)而得名。 此巷古往今来,因地理原因(紧靠码头),舟车络绎,人气鼎沸。小巷人家勤劳巧作。汇江汉五粮、天下干鲜精烹细调,以鲜、香、快、热之汉味小吃惠及熙攘人群,名声鹊起,经久不衰。
经过多年的建设改造,户部巷已由原来的147米长、3米宽、12家小吃经营户的小巷,发展成为由户部巷老巷、自由路和民主路西段组成,集小吃、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年接待游客逾千万的汉味特色风情街区,各类经营门点约达340个,其中从事小吃经营160余户,经营品种170有余。
作为中国最有名的面食,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中特别喜爱的大众化食品,它便宜实惠,花上4块钱,就可以舒舒服服填饱肚子。
热干面!
王氏馄饨有两大类:猪肉和牛肉两种,猪肉以纯前夹肉为原料,牛肉则采用纯黄牛肉为原料。 馄饨用猪骨头熬汤,主要配料有:味精、胡椒、食盐、榨菜、紫菜,汤鲜馅嫩,馄饨饱满,口感细腻,营养丰富。
小汪糯米包油条
小汪糯米包油条乃武汉一传统美食,选用优质糯米、芝麻、花生、核桃粉等经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内是香酥的油条,外为洁白柔软可口的糯米,辅以芝麻、花生、核桃粉等,香味四溢,似一团雪白的珍珠,在传统单一甜味的基础上,应食客们的要求又推出咸味、酸辣味、肉松味,咸甜味等多种口味,颇受消费者青睐。
三鲜豆皮
户部巷的三鲜豆皮外脆内软、油而不腻。其馅中可是有真正的三鲜:鲜肉、鲜蛋、鲜虾。让你闻了就想吃,吃了还想吃。终于把煎制精细、油光闪亮的豆皮吃到口了,爽口、肉软,油重而不腻。
大丫瓢煎包
煎包的制作始于清光绪年间,原为百年老包。水煎包发面,泡松柔软,亦具弹性,水煎包的底部一半是绵软,一半是焦脆,底更是焦香,它在满足食者的品味之后,再度提供焦脆柔甜及素常喜欢的爽心的咀嚼齿感。成品呈菊花瓣形状,金黄色,食之馅鲜嫩,皮香软,不腻,可口。
天麻乳鸽汤
以乳鸽炖汤, 配料以沙参、白芷、红枣、枸杞、莲
子为主,加以食盐等香料,成品口感香好,肉嫩汤浓,油而不腻。常吃有强神益气,祛寒补脑之功效,天麻更有治头痛眩晕的功能。
小张烤鱼
小张烤鱼是现杀木炭现烤新鲜活鱼的武汉特色菜品,小张烤鱼
品种有烤草鱼、烤鲶鱼、烤财鱼、烤鲫鱼、烤土鲢鱼、烤桂鱼等。该系列产品均采用新鲜活鱼制作,外焦内嫩,再配以独创秘方,煮之,满鼻盈香、沁人心脾、回味悠长。与之配套还有烤羊排、烤全鸡等系列产品。自一九九八年该产品问世以来,得到民众和官方肯定,并保持特色餐饮类市场领先地位,先后获得“中国名店”、“中国名菜”、“江城名菜”和“特色示范单位”等诸多荣誉。
烧麦
烧麦既传承了传统制作工艺,又符合了
现代人的口味,选用精面粉、精瘦肉、冬菇、糯米等原料,吸取众家之长,全部采用手工制作,皮薄而不破,馅饱满,油而不腻,吃起来回味悠长。
大丫瓢腊鸭焖藕
腊鸭焖藕属
湖北武汉传统食品,进了腊月,江城人家的阳台上蔚为壮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挂上几串鸡鸭鱼肉,不管是腊鸡还是腊鸭,用热水冲洗掉浮尘,剁成块置锅里,拍两块生姜,焖炒五到十分钟,再倒入大量水,煮开,稍加料酒和盐,加入老藕块,小火焖上几个小时,最后加入胡椒粉和香葱起锅,香飘四溢,营养丰富。
虾球
小龙虾
美味的虾球能让你对户部巷流连忘返!
6月份正是吃油焖大虾的好时刻,户部巷肯定也少不了的!
户部巷历史
20世纪40年代,肩挑小担沿街叫卖的谢氏面窝在户部巷安家落户,因其品种多、味道美,享誉三镇。解放初期,餐饮业进入合作化,谢氏面窝被国营餐馆“收编”,名声渐渐沉寂。
20世纪70年代,有人在户部巷做早点养家糊口,从而有了石婆婆热干面、陈氏红油牛肉面等众多名小吃。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华路临江一带是武汉多条公交车辆的起点站、终点站,客运轮渡码头集中,搭乘轮渡过江上班的市民多,户部巷逐渐成为这些上班族“过早”的聚集地。1990年,谢氏面窝传人重操旧业,恢复传统的制作方法和经营方式,重新在户部巷安家。
这是户部巷兴盛的起点。从此,全市乃至散居在外的老武汉,一有机会,隔江隔水也要来此“过早”,一条长不过150米、宽不过3米的小巷,每天有千把人光顾,终年生意兴隆。
2003年,武昌区政府将其打造成汉味早点第一巷,通过仿古改造,这里的建筑呈现现出一派明清风格。并在全街设立了一幅19米长、3米高的汉味早点文化墙。
户部巷小吃已经成为汉味早点的代名词,现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说。
谢谢观看!
PPT制作者:余柳剑
资料收集:余柳剑、马成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