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食文化四大贡献之一.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食文化四大贡献之一

中国食文化四大贡献之一我们从上小学起就知道中国有四大发明。指南针是我们发明的,但是在航天航海上却落后世界先进水平一截子。火药是我们发明的,但是近代以来却经常挨老外的洋枪洋炮,这使我们感到非常憋气。但是,中国食文化对世界做出的四大贡献,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很是让我们扬眉吐气。其中佼佼者,便是大豆与豆腐。中国的大豆及豆腐的传播,为世界开拓了一个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大豆起源于中国,东北、西南地区、云贵高原是原产地。上古的粮食在记载中的“五谷”、“六谷”中都没有豆,只有菽。菽其实就是豆。《诗经》中有“七月烹葵及菽”和“中原有菽,庶民采子”的句子。“豆”是个象形字,指古代盛食物、食品的食器,其形如现代的高脚碗,初为木制。汉碑有“?”字,以示汉豆,但大量流行的却是陶豆。后来才借声以指菽豆。 大豆含蛋白质很高(平均为35%),素有“植物肉”之称。脂肪平均值高达16%。因此,我国很多地区都把大豆当作最好的营养食品。中国的牛羊奶产量不多,婴儿代乳品大都用豆奶。实际上,豆奶比牛奶更易于中国人的肠胃吸收。大豆也是中国人的重要补钙手段。过去,种豆的田地习惯于用草木灰施肥,也保持了一种钙钾平衡,有利于国人的营养健康。 大豆整粒煮熟可以作主食和副食。天津捞面席的“四碟八码”中就必须有青豆、黄豆。大豆磨粉掺面可以制作馒头和糕点,育芽可以当作蔬菜,煎炒烹炸都离不开豆油。豆腐和百种以上的豆制品更是中国人在世界上值得骄傲的发明。 豆腐是豆制品中的佼佼者,有“国菜”之誉。这是因为豆腐不仅起源于中国,受到国人的普遍喜爱,而且也传遍世界,成为各国人民普遍欢迎的优秀营养食品。 关于豆腐的发明年代,学术界尚有争议。有一种说法认为,孔子时代就有了豆腐。清代的汪汲在《事物原会》中说,“腐乃豆之魂,故称鬼食,孔子不吃。”他把豆腐的发明认定在了春秋时代。 隋人谢讽在《食经》中有“加腐乳”的记载,有人论证,那就是指豆腐。如果此说确立,它可能是我国有关豆腐的最早文献,那么隋唐时代也就有了豆腐制作工艺。不过,大家比较公认的还是宋代朱熹的说法,豆腐为西汉淮南王刘安所发明。朱熹有素食诗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诗中有自注云:“世传豆腐本为淮南术。”后来,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也沿袭了这个说法。由于没有更早的文献谈到豆腐的发明时代,所以很多学者认为,作为炼丹家的刘安,在炼制长生不死药和进行动植物药理研究中,也许能够发现豆乳可凝的特性,从而制成豆腐。这种推论仅是道家的附会,不足为据。 有关汉代能否做豆腐的学术争论之平息,不是源于有了新的文献论证,而是考古学家立下了功绩。1959-1960年间,河南密县打虎亭村发掘了两座汉墓,其中一号墓的画像石上有“庖厨图”,图中就有做豆腐的画面。经有关专家认定,此图为一豆腐作坊,表现的是制作豆腐的主要工艺流程:浸豆、磨豆、滤浆、点浆、榨水等过程,所缺的只是一个煮浆的画面。整个画面很容易使人误解为酿酒过程,但是,酿酒无须用磨磨浆,也不必滤渣和榨水。所以它是制作豆腐的写实画面。 此画面年代定为东汉晚期,说明早在公元2世纪时,制作豆腐的工艺已经在中原地区得到普及。这距淮南王刘安生活的时代仅仅晚了两个世纪。考虑到豆腐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大豆在战国时已普遍种植,石磨在西汉也很普及等条件,那么豆腐虽然不一定是刘安所发明的,但是他的那个时代是完全可能造出豆腐来的,也许朱老夫子的说法是有根据的。不管豆腐是否刘安所发明,但刘安是儒家的死敌,他活着的时候就攻击儒家为“俗世之学”,他死后,孔庙的祭品就绝对不用豆腐了。 到了宋代,关于豆腐的文献记载就有许多了。宋代的素食主义者陈达叟所著的《本心斋蔬食谱》记有其师本心翁素食二十品中,就有豆腐、菜羹等食品。说明那时豆腐已经普及。 豆腐原名称“菽乳”。菽就是大豆。元代江阴孙司业有诗《菽乳》云:“淮南信佳士,思仙筑高台。入老变童颜,鸿宝枕中开。异方营斋味,数度见琦瑰。传羹传世人,令我忆蓬莱。茹荤厌葱韭,此物乃奇才……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适吾口,不畏老齿摧。蒸豚亦何为,人乳圣所哀。万钱同一饱,斯言匪俳诙。”以诗传豆腐制作过程。清人褚人获在《坚瓠集》中颂豆腐有十德:“水者柔德,干者刚德。无处无之,广德。水土不服,食之则愈,和德。一钱可买,俭德。徽州一两一?,贵德。食乳有补,厚德。可去垢,清德。投之污则不成,圣德。建宁糟者,隐德。” 好豆腐关键在制作。清代的才子美食家袁枚是好做豆腐的。《随园轶事》中记有两则有关豆腐的佳话。一则说袁与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冬心在程立万家吃煎豆腐,惊异程家豆腐做得两面干黄,无丝毫卤汁,有车螯之鲜味,而盘中却无车螯或他物。另一则记蒋观察善做豆腐菜,袁尝之,果然鲜美异常。袁枚求告知烹饪方法。蒋观察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