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一氧化氮供体型及传统型NSAID对小鼠骨折骨愈合影响研究.doc

一氧化氮供体型及传统型NSAID对小鼠骨折骨愈合影响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氧化氮供体型及传统型NSAID对小鼠骨折骨愈合影响研究

一氧化氮供体型及传统型NSAID对小鼠骨折骨愈合影响研究[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骨科术后氟比洛芬酯和NO-氟比洛芬酯对小鼠骨折损伤模型的干预结果,探讨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对骨愈合的治疗作用。 方法 4月龄,体重相近,雄性BALB/c小鼠45只分成3组进行腓骨骨折造模。造模后,A、B两组分别注射氟比洛芬酯和NO-氟比洛芬酯50 mg/kg,C组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术后2周、4周X线观察,术后4周测量骨折处骨密度、组织学观察。 结果 术后X线示,2周时各组小鼠骨折处两端可见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其中B组骨痂范围较其余两组较大。4周时骨痂完全包裹骨折区域,A组和B组小鼠骨折线完全消失,C组有4只小鼠骨折线仍可见;术后应用一氧化氮型非甾体药物组的小鼠骨密度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小鼠术后4周处死,患肢下肢整体观察中得到,B组小鼠的骨骼肌比A组和C组略有肥大。 结论应用一氧化氮供体型NSAID在减少小鼠不良反应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折愈合。 [关键词] 非甾体类消炎药;骨折;骨愈合;骨密度 [中图分类号] R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c)-0018-03 骨折后或骨折术后为了缓解疼痛临上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innammatory drug,NSAID)镇痛。近来多数学者研究倾向于NSAID在镇痛的同时对骨折愈合会产生不良影响[1]。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是近年来科学家新合成的一种甾体类抗炎药,本实验拟通过各组小鼠骨折后应用不同抗炎药物观察骨痂量及骨密度变化,探讨其对骨折愈合情况的影响,为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组织的修复重建提供一个新的用药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购买的昆明小鼠45只,4月龄,体重21~25 g,雄性BALB/c小鼠。动物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动物中心。 1.2 方法 所有小鼠饲养环境相同。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 1.2.1 小鼠腓骨骨折模型的制作:用10%水合氯醛以3.5 mg/10 g剂量对小鼠腹腔注射麻醉,针刺脚趾验证麻醉效果。将左后肢外侧的毛发剃光,左下肢医用酒精消毒清洗。沿腿部外侧近端到跟骨结节约12 mm处做一个5~7 mm切口。钝性剥离腓骨周围软组织和肌肉,露出腓骨,将其横行剪断,缝合伤口。 1.2.2 实验动物分组与干预:45只小鼠分为A、B、C 3组,每组15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不加药物干预,B组术后注射新药NO-氟比洛芬酯,C组术后注射传统药物氟比洛芬酯。药物注射方法为腹腔注射,注射剂量均为 50 mg/kg,术后连续注射7 d。 1.2.3 影像观察和骨密度测定:骨折后2、4周,麻醉下,小鼠仰卧位,行X线检查。术后4周空气栓塞处死小鼠,取左侧胫腓骨,去除软组织,以LUNAR双能X线吸收仪扫描,标准兴趣区是以骨折端为中心的2.0 mm×1.5 mm区域,测量骨痂骨密度,同时采集病理标本做切片染色分析。 1.2.4 术后4周处死小鼠,小鼠患肢摘除,拍照。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X线比较 术后X线示,2周时各组小鼠骨折处两端可见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其中B组骨痂范围较其余两组大。4周时骨痂完全包裹骨折区域,A组和B组小鼠骨折线完全消失,C组有4只小鼠骨折线仍可见。 2.2 骨折后4周骨密度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术后应用一氧化氮型非甾体药物组的小鼠骨密度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3 患肢下肢观察 小鼠术后4周处死,患肢下肢整体观察中得到,B组小鼠的骨骼肌比A组和C组略有肥大。由左到右依次为A、B、C组。详见图1。 3 讨论 骨折后或骨折术后为了缓解疼痛临床上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innammatory dmg,NSAID)镇痛。目前对非甾体抗炎药物应用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尚无定论,但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它对骨折愈合有不良影响。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的问世是近年来抗炎药物研究的重大进展[2], 此类药物既抑制 COX,产生抗炎、镇痛,又具有NO介导的胃黏膜和心血管保护作用[3]。比传统的非甾体药物和COX-2的特异性抑制药安全性有大幅提高。已有报道表明,HCT1026(含一氧化氮的氟比洛芬衍生物)能抑制老年痴呆大鼠模型脑部炎症,减少β-淀粉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