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外合璧-国内生物医药好势头.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合璧-国内生物医药好势头

中外合璧:国内生物医药好势头 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具有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回报高的特点。近十多年来,生物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在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却遇到重重障碍。 技术、资金――阻碍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致命因素 中国政府在生命科学领域投资太少(仅为美国的1%); 中国生物医药公司规模太小,对新药研发投入太少(仅为总盈利的1%,而发达国家的药企把20-30%的盈收再投入到新药研发);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中国生物医药公司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造成仿制产品泛滥,同品种企业太多,生物药品利润太小。而没有利润就没有钱投入研发,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 由于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国内外风险投资公司不敢涉足这一领域; 而国内风险投资公司缺乏懂得生物技术的专业投资人才,这也是它们不敢涉足这一领域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生物医药公司不具备开发国际市场的能力。即使开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也只能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收益,而对开发占世界生物医药市场80%的北美及欧洲缺少竞争力。 虽然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都以8-10%的速度增长,并有可能在204O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但由于国家的着眼点不同,中国在基础科学方面的投资在近一二十年内不会有重大突破。中国目前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方面的投资仅是美国的1.3%。如果在十年内中国能把这个差距缩小到13%(27.4亿美元),那已经是很大的成就了。但是,即使中国能在十年内做到这一点,也仍然与北美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 从中国的生物医药公司的角度来看,尽管目前的改革朝向是发展大的医药集团,但在短期内很难造就出能和国际跨国医药公司竞争的大型企业。同时由于中国医药集团体制的制约,中国医药市场的区域化,以及多数医药企业领导人的短视,中国医药产业对新药研发的投资在短期内难有重大突破。 总之,中国要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开发新药几乎不太可能。解决对新药开发投资过少的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具有专利保护的技术或产品,并和国外的生物医药技术公司联盟,共同开发国内外市场。与此同时,逐渐加大国内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以及新药研发方面的投入,并在共同开发新药的过程中学习国外生物医药公司的先进经验。 便捷之路――引进国外先进的具有专利保护的技术或产品 美国及西方先进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而这些地区的生物医药企业每年也都将15-30%的总盈收再投入到新药研发中去,其结果是这些地区每年都能产生大量的、高水平的并有专利保护的新技术或新产品。但是从2001年开始,随着科技泡沫的破灭及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崩盘,生物医药技术募资越来越难。由于投资市场的冷却,只有一部分拥有晚期产品并具有强有力的管理团队的生物医药公司得到进一步的资助,许多小的生物医药公司因得不到进一步的资助而苦苦挣扎。这就为中国生物医药公司开发新药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只要具有丰富的生物技术专业经验和国际市场的策划能力,便能从众多的早期的生物技术产品中挑选出具有巨大潜力的产品,而且目前的转让价格是非常合理的。 另外,由于资本市场的不景气,投资人更看好晚期的,比较成熟的,并能很快获得回报的产品和公司。这样就造成种子期的投资越来越少。其结果是政府投资于基础研究所产出的大量的、高水平的、有专利保护的新技术及新产品得不到进一步开发的机会。因此,在北美、欧洲及其它地区的发达国家的大学及研究所积压了大量的先进技术成果。中国生物医药公司与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资金去开发它自己的新药,还不如花钱去购买现成的技术或产品,以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机率,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投资。更重要的是,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可以缩短从投资到产品上市的周期并从中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 另辟蹊径――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风险投资 尽管2003年中国创业投资总量大幅攀升,达9.9亿美元,超过前两年的投资量总和,但生物医药行业并未延续其在2002年的热度,在获投资金额和企业数量方面分别排名第七和第四位,而2002年生物医药行业两项指标都排名第二。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主要归功于本土创投,2003年仅一家外资创投参与了该行业的投资,主要原因是在多数国外投资机构眼中,中国大陆的生物医药产业缺乏原创的核心技术,从而缺乏持续的竞争力,而中国传统医药又因其未能和国际检验标准接轨而难以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认可。 为了帮助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风险投资,首先必须帮助这些公司引进高水准的、有发展前途的并有专利保护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应该帮助中国风险投资公司寻找国外的合作伙伴。双方应该以合资企业的身份共同在中国募资,然后同时投资于北美及欧洲的生物医药公司和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