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萨丁尼亚王国
近代民族主義(19世紀) 三大動力: (一)法國大革命 (二)工業革命 (三)浪漫運動 1860年代的歐洲代表國家:義、德 建國手段:強制性與靈活外交 義大利的統一運動:背景與發展 19世紀初 地理名詞→法國統治(拿破崙)→四分五裂(奧國勢力)→燒炭黨暴力活動 復興運動: (一)自由主義革命派:馬志尼(青年義大利黨,恢復古羅馬的榮光) (二)溫和中間派:薩丁尼亞王國 (三)天主教保守派:教皇領導的義大利邦聯 義大利的統一運動:發展1848年革命風潮 起因:薩丁尼亞進行頒佈憲法,成立國會 經過:導致奧國攻擊,薩國失敗,被要求取消憲法 結果:薩丁尼亞成為領導(軍+外) (一)名君:伊曼紐二世 (二)首相:加富爾 義大利的統一運動:薩丁尼亞領導統一 義大利的統一運動:薩丁尼亞領導統一 義大利的統一運動:統一後的義大利 工商業發達 政黨林立,政治運作不穩定 經濟失衡:南方經濟落後,左派勢力日益強大 義大利的統一運動 德國的統一運動:日耳曼邦聯建立 緣由:拿破崙取消神聖羅馬帝國 成立:維也納會議 組成:鬆散邦聯 (一)主導者:奧地利皇室 (二)統治方式:鎮壓民族主義運動 德國的統一運動:1834年關稅同盟 背景:工業革命後的需求 領導國:普魯士 理論:民族主義的經濟 意義:統一的經濟基礎 德國的統一運動:浪漫主義運動 背景:拿破崙征服日耳曼 方法:知識分子對歷史傳統與民族精神歌詠 代表人物:哥德 (一)歷史學者:赫德、蘭克 (二)哲學家:費希特 1848年的革命風潮:民族主義(統一建國)+自由主義(民主改革)→1848年法蘭克福國民會議→失敗 德國的統一運動:普魯士 君主:威廉一世 主導者:俾斯麥 (一)建國準備:軍事改革(鐵血政策) (二)建國目標:反對奧國領導 德國的統一運動:普魯士 德國的統一運動:統一後的德國 地位:歐陸最強大的國家 俾斯麥時代 (一)內政 發展工業 保守主義下的改革開放與社會保險 (二)外交:孤立法國 結束:威廉二世展開軍備擴張 德國統一運動 美國內戰與持續建國 意義:廣義的民族建國運動 內容: (一)對國民的定義與權利有所調整 (二)重塑人民的國家認同 (三)釐清中央與地方的統治權力 美國領土擴張 黑奴問題 地位:早期經濟發展主要勞力來源 變遷:工業革命後對勞力需求降低 差異 黑奴問題 意義 (一)道德問題 (二)經濟問題 (三)政治問題:破壞南北均衡→憲政問題 南北戰爭(1861~1865年) 背景:向西擴張後,中西部立場傾向北方 (一)政府派兵平定印第安人 (二)建造橫貫東西的鐵路 引爆點:主張廢奴的林肯當選總統 南北戰爭(1861~1865年) 經過: (一)南方成立「美利堅聯盟國」 (二)雙方開戰 (三)1863年,林肯宣布解放奴隸宣言 結果: (一)北方獲勝,以憲法修正案給予黑人相關權力 (二)規定各州不得退出聯邦政府 南北戰爭(1861~1865年) 意義 (一)美國民主政治與國家統一基礎更為鞏固 (二)「黑人」問題尚未解決 重建時代(1865~1877年) 社會秩序恢復,農工商快速發展→工業資本主義發達 東西鐵路網架構完成→成為一體 西部開發→世界移民大量流入(舊金山)→多元文化 新帝國主義的興起 時間:1871~1914年(列寧) 定義: (一)帝國主義:某個政權及其統治者挾著軍事的優勢侵略或宰制其他地區或國家。 (二)新帝國主義:歐美列強工業化之後的對外擴張 新帝國主義的興起 背景: (一)19世紀後期,工業資本主義的需求 原料、勞力、市場 大企業敦促政府採取積極的海外政策 (二)民族主義或國家主義 民族自尊與榮耀 海外擴張時勢所趨,各有目標 新帝國主義的興起 理論基礎:社會達爾文主義 表現: (一)以強大的國力宰制其他地區 (二)文化帝國主義 種族歧視 白人的負擔:有教化落後野蠻地區的責任感 新帝國主義的興起 參與的國家 (一)主要強權:英法德俄 (二)內戰後的美國,統一後的德義 (三)明治維新後的日本 主要局勢: (一)英法對抗(泰國) (二)英德對抗 (三)英俄對抗(阿富汗) 新帝國主義的興起 侵略對象:亞、非的舊社會與古老文明 新舊帝國主義的比較 新舊帝國主義的比較 浪漫運動(1770~1850年) 理念: (一)反古典主義 (二)反啟蒙運動 (三)反理性主義 特質 (一)回歸自然 (二)強調情感、熱情 浪漫運動(1770~1850年) (三)強調感性經驗、個性、創造性、主觀、自我 (四)重視文化的獨特性:歷史的功用 (五)肯定宗教 浪漫主義者的特質 對「人」的態度:強調每一個人的特性;感性才能理解與表達人性的複雜與豐富。 思想態度:破除標準與戒律,不必學習按照既有的成規去從事創作。 對自然的看法:自然是個有機體,人們應該帶著感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作文心灵的脚步.doc
- 高中作文情感技巧论文 (5000字).doc
- 高中作文技巧记叙文写作(绝对免费!知识无价!).doc
- 高中作文感恩父母.doc
- 高中作文技巧-语文父爱类高考满分作文 (精选).doc
- 高中作文指导.doc
- 高中作文指导书.doc
- 高中作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3000字).doc
- 高中作文教学的创新 [1500字].doc
- 高中作文批阅评语.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