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肩周炎56例临床观察.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56例临床观察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56例临床观察[摘 要]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肩周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与艾灸相结舍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TDP照射的方法治疗。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每疗程10 d)观察疗效:治疗组治愈43例,显效8例,有效5例,愈显率90.2%,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4例,有效5例,愈显率82.2%,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2)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3)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 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以肩?、肩贞、肩?、臂?为主穴;曲池、天宗、手三里、外关、条口穴(距足三里5寸,胫骨前缘外侧一指宽处)为配穴,并结合循经取穴和同名经取穴的原则。如肩峰处有压痛点或后伸肩痛,活动困难时,以太阴经为主,取手、足太阴经穴,先刺阴陵泉,再刺尺泽、太渊、肩?、曲池、合谷、天宗等穴。有压痛点或内收困难时,以阳经为主,取手、足太阳经穴,先刺阳陵泉、再刺肩?、外关。凡刺下肢穴位时,患肩应同时作上举、外展和内收等动作。治疗针选用28号2.5~3寸毫针直刺1~1.5寸得气后,取1~2个主穴,将1段长约2.5cm左右的清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烧完后去掉灰烬,再加上1段同样长的清艾条施灸,等到艾条烧完后再除去灰烬,使针下有温热感,再将针取出。肩周炎早期,以疼痛症状为主的病人,针灸治疗可每日进行1次;后期以肩关节功能运动障碍为主的患者,治疗隔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4d。 1.3.2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TDP照射治疗。取穴同治疗组,进针经提、插、捻、转手法取得针感后,行TDP照射治疗,热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留针30min。1d1次,l0次为1疗程。休息2d后行下一疗程。 2 疗效标准及结果 2.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肩关节疼痛消失,前屈上举大于150°,外展大于90°,内旋后伸手达对侧肩胛下角。显效:肩部疼痛明显减轻或已基本不痛,前屈上举120°,外展80°,内旋后伸达第10胸椎。好转:肩部疼痛减轻,前屈上举90°,外展70°,内旋后伸达第2腰椎。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2.2 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每疗程10d)观察疗效:治疗组治愈43例,显效8例,有效5例,愈显率90.2%,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4例,有效5例,愈显率82.2%,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3.1 《神灸经论》曰:“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治百病,效如反掌。”说明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振奋阳气,益气固脱,祛湿通络的作用。温针灸除有针刺作用外,还可通过艾灸的温热作用使凝滞、闭阻的筋脉得以温通舒畅。如《素问#8226;调经论》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可见,对这种以“阴寒内聚,筋脉凝滞收引,气血闭阻不通”为主要病机的肩痛采用温针疗法是比较适宜的。 3.2 肩关节周围炎多为气血虚衰、局部感受寒邪或慢性劳损,致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肩部筋脉不通所致。故有“肩痹”、“肩凝”、“五十肩”等名称。本病多导致周围组织痉挛和粘连,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故本病早期以肩痛为主,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治疗时根据不同阶段,解决痛的问题和松解其粘连,使经络气血通畅,“通则不痛”。 参考文献 [1] 黄家驷.外科学(下册)[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05~2206. [2] 邱晓虎,蒋妙仙.艾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咀嚼肌群功能紊乱65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1(11):657. [3] 刘应安,马春燕,姜文.温针灸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3(10):579. [4] 杨凤琼,曹冬青.温针灸治疗肩周炎145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4,(S1). [5] 李巍.温针灸治疗肩周炎76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1997,(03). [6] 周亚锋,殷建权, 严伟. 温灸膏外敷治疗肩周炎43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03). [7] 谭志贤.早期治疗肩周炎患者60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4).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