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福明-普通教师站在了历史拐点
胡福明:普通教师站在了历史拐点30年前,一篇文章掀开了社会主义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篇章,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有谁能够想到,引发这场思想巨变的竟然是一位普通的大学教师……
提起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那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大讨论,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都刻骨铭心。揭开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而这篇文章的作者胡福明,当时只是南京大学一个普通的哲学教师,他因该文而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
战斗檄文挑战“两个凡是”
1977年的2到3月间,南京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胡福明正在筹划着写一篇战斗檄文,从根本上批判“四人帮”。他心里清楚自己真正要批驳的是“两个凡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研究、反复比较后,他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中找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论点作为基本观点。他认为,提出真理的实践标准,与“两个凡是”针锋相对,能切中要害。而且,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科学观点,又可以帮助干部群众运用这个科学观点去分析研究“文化大革命”,推动平反冤假错案、拨乱反正。
7月上旬,文章的主题、观点、布局已基本形成,胡福明开始动手收集研究材料、拟定提纲。这时,妻子生病住进医院。他把一双儿女交给岳母照管,白天在大学的讲台上讲课,晚上到医院的病床边陪伴、照顾妻子。
夏天的南京,空气燥热,更兼牵挂着要写的文章,使在医院陪伴妻子的胡福明难以入睡。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搬来椅子,摇着蒲扇,借着走廊的灯光看书,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有关真理标准的论著一边阅读,一边作摘录,一边进行认真研究……妻子出院时,文章的提纲已写好,他又用了一周时间写成文章初稿。这年9月,经历3次修改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篇鼎世之作在胡福明的笔下问世了!
引发思想理论界的“大地震”
文章写完了,寄给谁呢?想了半天,胡福明想到了前不久认识的《光明日报》哲学编辑组组长王强华,于是他把稿件寄给了王强华。
文章寄出去后,胡福明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命运,也不知道这篇历史雄文将会在中国社会引发一场怎样的地震。
就在胡福明焦急地等待《光明日报》回信的这段时间里,远在北京的中共中央党校也正在酝酿着一场有关真理标准讨论的斗争,而当时直接领导这一斗争的正是时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的胡耀邦。
11月,中央党校举行复校以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12月2日,中央党校校委会开会讨论,胡耀邦明确提出实践标准。他说:“这十几年的历史,不能根据哪个文件、哪个人的讲话,要看实践,要用实践来检验。”
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的孙长江开始着手写作一篇关于真理标准的文章;而几乎就在同时,远在南京的胡福明却突然收到了《光明日报》社王强华的回信和文章清样。
1978年1月14日,胡福明收到来信与文章清样后,便着手按所提意见修改。这年4月,胡福明去北京参加全国哲学讨论会。到北京的当天晚上,他就被王强华接到了《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的办公室。这时胡福明得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篇文章的标题已被改作《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
杨西光认为这是篇很重要的文章,但必须修改,提高质量。于是,胡福明白天参加哲学讨论会,晚上修改文章。这样反复修改了好几次,后来杨西光又将文章的校样稿交给中央党校去修改完善……
5月10日,这篇经过反复修改、定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稿子最终在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刊出。次日,《光明日报》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公开发表全文,新华社当天即向全国转发,《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在12日又全文转载。
胡福明是在11日一早,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中听到文章发表的消息的,随后又看到了《光明日报》。他喜不自禁,高兴地拥抱着妻子说:“我们终于胜利了!”
关键时刻,邓小平
发出了铿锵的声音
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共鸣,且得到广泛支持,但也很快就遭到了部分人的严厉批评和斥责。当时,胡福明还接到许多充满火药味的“问罪信”。有人在信中给他戴上“砍旗”的“大帽子”,咒骂他“对中华民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甚至用不堪入目的词语对他进行人身攻击。
真理标准讨论面临夭折的关键时刻,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以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气魄和敏锐抓住了这一历史契机,发出了铿锵的声音。这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严厉批评了个人崇拜、教条主义和唯心论,号召“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一个大解放”,要求部队干部要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榜样。掷地有声的讲话,给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有力支持。
到了这时,胡福明所承受的压力才终于被掀翻,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