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血浆内皮素1的变化及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血浆内皮素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致盲率很高。炎症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1]。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介导的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附作用可能是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关键[2]。有分析显示,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可反应DR的危险程度[3]。本研究通过检测DR患者不同时期ICAM-1和血浆ET-1,分析ICAM-1、ET-1与DR的关系,进一步探讨炎症在DR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早期诊断DR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型糖尿病患者231例(男120例,女111例),均为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至2007年住院及门诊患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以散瞳眼底镜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诊断DR的金标准,将并发DR的列为病例组(按DR国际临床标准分型,诊断符合《眼科临床指南》),未并发DR的列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无急慢性肾炎、下尿路感染,近期未用肾毒性药物,无全身感染、肿瘤、心力衰竭、酮症酸中毒、高渗综合症,无严重屈光介质浑浊。两组均正规内科治疗控制血糖水平。患者均知情同意及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研究对象禁食10~12h次日清晨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2],测量坐位血压3次取均值。空腹静脉采血,AU-400生化检测仪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ET-1测定采用RIA法(试剂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批内变异系数<5%,批间变异系数<10%),操作方法严格按说明书进行。sICAM-1测定采用ELISA方法,试剂盒由美国Endogen公司提供,仪器采用奥地利SLT3型全自动酶标分析仪。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0.0软件处理。正态分布的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各指标间关系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
2结果
2.1ICAM-1和ET-1水平
轻、中、重度非增殖性DR(NPDR),增殖性DR(PDR)病例组ICAM-1和ET-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Pearson相关分析
临床分型与血浆ET呈正相关(r=0.613,P<0.01),病程正相关(r=0.429,P<0.01)。
2.3各指标多元逐步分析结果
将sICAM-1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ET-1、TC、TG、LDL-C、HDL-C、FBG、BMI、收缩压、NPDR、PDR作为自变量,用多元逐步回归筛选变量,结果显示,sICAM-1与ET-1、NPDR、PDR、TG、HDL-C显著相关,而与其他因素无相关关系,表明其他对sICAM-1无显著影响。校正这些因素的影响后,sICAM-1与ET-1、NPDR、PDR仍然相关(r=0.521、r=0.625、r=0.591)。
3讨论
ICAM-1属于免疫球蛋白家族成员,多种细胞能表达ICAM-1,以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最强。表达于细胞表面的ICAM-1脱落后进入血液成为sICAM-1。sICAM-1的量与细胞表面ICAM-1的分子数量呈正比,测定sICAM-1的浓度可间接反应内皮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量。ICAM-1在活性内皮细胞上的表达是循环白细胞聚集、浸润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关键[4]。本研究显示,轻,中、重度非增殖性DR(NPDR),增殖性DR(PDR)病例组ICAM-1组间差异显著。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ICAM-1与NPDR、PDR显著相关,提示sICAM-1可能参与DR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与病变的程度相关,因此可作为病情变化的检测指标。
ET-1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血管活性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5]。在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等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内皮素释放增加,定量测定血浆中ET-1含量,是反映体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ET-1可反映内皮功能失调,而内皮细胞受损被认为是导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的机制[6]。国外研究证实,糖尿病状态下,眼组织中内皮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增加的内皮素不仅参与调节血管阻力、眼内组织细胞生长增殖及基质分泌,而且与DR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7,8]。本研究显示,ET-1水平与DR病程及病变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