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方法的力量.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思想方法的力量

数学思想方法的力量 章建跃 ? 我们说,数学思想方法如根,它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源泉,是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没有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就如同一颗枯萎的树,不能生长、开花,更不能结果。例如,大家都知道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但为什么把它们称为“基本性质”?为什么要研究它们?特别是,如何才能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些性质?课堂观察发现,很少有老师把这些纳入教学视野,实际上也鲜有老师去思考这些问题。因此教学中一般都把“能用基本性质解决问题”作为目标。我认为,这样的教学缺乏必要的数学思想,是“无根”的教学,学生学到的是没有生长力的知识,“学会思考”更是奢望。实际上,代数学的根源在于代数运算,要研讨的是如何有效、有系统地解决各种各样的代数问题;引进一种新的数(量)就要定义它的运算,定义一种运算就要研究运算律;字母代表数,数满足运算律,所以关于字母的运算也满足运算律;等等。这些就是数学教学中用来指导学生发现和解决代数问题的基本思想。它们是宏观的,但发挥着指路明灯的作用。例如,对字母施加运算,就要研究运算法则;由运算而得到各种代数式,就要进一步研究代数式的运算;运算结果必须保持原有代数式的意义不变,因此就要研究如何保证代数变换的等价性,而等式或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保证了“运算中的不变性”。所以,称它们为“基本性质”当之无愧,它们根源于运算,体现了运算中的不变性。总之,代数教学中,应让学生体会到,从运算的角度入手,是发现和提出各种代数问题的“基本套路”。 ? 我们说,数学思想方法如手,它是解决问题的直接工具。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教学中,首先是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一列数具有“等差”或“等比”的特征。通常是,举出一些数列的例子,然后问“观察上述数列,你有什么发现?”如果没有“代数学的问题源于代数运算”的思想,就缺乏观察的角度和操作的手段,“发现规律”就成了“撞大运”。而具备这样的思想,学生就能自觉地想到,“算一算,看看能出现什么规律”,由此而得到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成为必然。实际上,这两类数列的名称就已指明了观察的方向:“等差”意味着“相减”(运算)——“差相等”;“等比”意味着“相除”(运算)——“比相等”。 ? 我们说,数学思想方法如船,在没有解决问题的直接方法时,它可以助你“渡过难关”。例如,复数源于解方程,数学史上,在《重要的艺术》(1545)中,Cardan解决了“把10分为两部分,使其乘积为40”的问题,列出的方程为x(10-x)=40,求得的根是5±。人们质疑,负数怎能开平方?是“虚构的数”。想要接受它的人就想给出几何解释,让大家实实在在地“看到”它,达到“虚数不虚”的目的。三个世纪后,高斯等人给出了“复平面”,给出了复数及其运算的几何意义,再加上在物理学中得到应用,人们终于承认了复数。进一步地,数学家把复数与三角、向量等联系起来,开辟了一片充满生机的数学新天地。显然,“用图形表示复数”的思想,不仅使“虚数”渡过了“虚假”的危机,而且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 数学思想方法的力量无限,它蕴含于数学知识中,需要用心挖掘,应成为数学教与学的根、手和船。 一定要十分重视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章建跃 ? 我国在世纪之交发动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基本诉求是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然而,课改发展到今天,人们发现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生负担越来越重,教学质量却越来越差。这种现状,是我国社会功利化需求的体现,课程标准的不当设计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数学的学科特性没有得到充分尊重,数学概念的逻辑体系不够重视,内容取舍有一定的随意性甚至凭某些人的个人喜好,逻辑推理和运算受到削弱等),但必须承认,我们的课堂教学确实出了问题。其中很要害的是数学课没有把数学教好,没有把“使学生学会思考”作为最核心的教学任务,大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题型+技巧”的训练了。 ? 数学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学会思考”,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必须受到高度重视。正如“第四次研讨会综述”指出的,策略性知识蕴含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在数学研究中具有“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是研究具体问题的“指导思想”。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应该融入在日常教学中。 ? 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呢?除了课题组提供的一些教学设计案例外,我这里更愿意提及本期刊登的王承宣的短文“一道2012年高考题的背景探索”。我猜想,作者是一位警官,是一位数学爱好者(看来学数学对当好警察有用),从他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策略性知识的力量。我认为,王警官非常懂得“转化”、“特殊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各种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很好地应用了“从基本知识出发”的思考策略,也可以说是“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策略。运用这一策略,在讨论清楚二次函数y=-x2+x+c的性质后,令人生畏的“高考压轴题”变成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