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理化分析的基本知识-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
土壤地理实验指导
陈松林 陈志强 编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目 录
第章 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第二章 电子天平的使用和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第三章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1
第四章 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的测定………………………1
第五章 土壤交换性酸的测定………………………………1
附录:实验报告………………………………………………15
第一章 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一、目的意义
土壤矿物质各粒级的相对含量和比例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机械组成决定着土壤质地的粗细,所以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与肥力状况。同时,土壤机械组成又是土壤分类的依据。加此,在研究土壤形成、分类、分布及肥力状况时,必须测定土壤的机械组成。
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方法,在野外常用手测法;在室内多用吸管法和比重计法。本实验选用的是甲种比重计法。
二、测定原理
土壤机械分析,就是把土粒按它的粒径大小分成若干级,并定出各级的量,从而行出土壤的机械组成。对粒径0.25毫米的砂粒,一般采用过筛的方法,将它们逐级分离开来。对粒径小的土粒,则用分散剂将其充分分散,再使分散的土粒在一定容积的悬液中自由沉降,一物质粒径愈大下沉愈快。根据司笃克斯(G.G.Stokes)mm筛孔的土样50克置瓷碗中,先加0.5mol/LNaOH约20ml左右, 使其分散呈稠糊状,然后用研棒研磨5~10分钟(一般砂土、壤土5分钟,粘土10分钟)。再将剩余的NaOH全部倒入瓷碗中,再继续研磨1分钟。
2.用烧杯装自来水将瓷碗中分散处理后的土样,少量多次的洗入1000ml量筒中。最后定容至刻度1000ml。
3.先测定空白量筒中的液温或室内温度,根据温度查表3-1,0.01mm一栏所列的温度、时间和粒径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我们比重计读取数据的时间,时间确定后用搅动杆搅动悬液1分钟(上、下约30次,搅动时不要将搅动杆底板露出液面,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读数)。然后立即记录开始静置时间。读取比重计数据时,必须提前完成15—20秒,将比重计轻轻的放入悬液中。静置时间一结束,立即读出比重计数据,数据经过校正计算后就得出了所求粒级的土粒%含量。
4.空白校正:在实验桌的一側有一个加了40ml 0.5mol/L NaOH和水的1000ml量筒,用来做空白测定既分散剂校正值的测定(方法同3)。
5.结果计算
校正后读数=实际读数+温度校正值-(刻度校正值+空白校正值)
校正后读数
物理性粘粒(0.01mm)%= ————————*100
W(土重)
物理性砂粒(0.01mm)%=100%—物理性粘粒%
查《土壤地理学》第52页1—14表草原土及红黄壤类,得出质地名称。
六、注释
1.在加入分散剂后,土样还须进行物理分散处理,以保证土粒的充分分散,上述介绍的研磨法,要求设备简单,费时也短,但一个人不能同时处理许多样品,除此以外,还有下列二种处理方法:a.煮沸法:将称好的土样放在500毫升三角瓶中,加人分散剂,再加纯水至约300毫升,摇匀后静置两个小时,并每隔1 5分钟左右摇动一次。随后将三角瓶装上回流装置,放在电炉上加热煮沸1小时后停止。在未沸前,不时摇动,以防土粒沉积在积在瓶底结成硬块。一方面影响分散,还可能使瓶底因受热不匀,而产生破裂。B.振荡法:将称好土样放在振荡瓶中,加分散剂和纯水达150毫升左右,放在振荡机上振荡1个小时。
2.搅动杆搅动悬液时应上下速度均匀,向下时应触及筒底使土粒能搅起;向上时不能露出液面,使胶板或铜片在液面下3厘米左右即可,否则使空气压入悬液,形成气泡,影响读数。
3.比重计的刻度是以悬液的水平面为准,但在土壤悬液中读数时,因土液混浊而不能读取此读数,因而改读比重计与弯月面顶部相切处的读数,所以在读取弯月面的数值后,应加上弯月面顶部至悬液水平面的一段距离,可改正为水平面的读数。此即弯月面的校准。由于悬浮液中加了一定的分散剂,所用的不是纯水而是普通的水及水温的改变,均会影响比重计的读数,也应进行校准,这几个校准合在一起做,于每次使用前进行。
表3-1 小于某粒径颗粒沉降时间表(常见比重计用法)
温度
(℃) 0.05mn 0.01mn 0.005mn 0.001mn 时 分 秒 时 分 秒 时 分 秒 时 分 秒 4 1 32 43 2 55 48 5 1 30 42 2 50 48 6 1 25 40 2 50 48 7 1 23 38 2 45 4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