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发作或复的重要原因 - 赛诺菲
新闻稿
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发作或复发的重要原因
“2012 中国脑卒中大会”在京召开
北京,2012 年5 月5 日– 我国脑血管病已超过心脏病和癌症成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脑卒中是
脑血管疾病中最主要的一部分,目前我国每年有 250 万新发脑卒中病例。在现存的 700 余万脑血管
病患者中,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达到 150 万。在今天由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和防治工程委员会主办,
赛诺菲集团大力支持的“2012 中国脑卒中大会”神经内科论坛上指出: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发
作或再发作的重要原因,其发生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王
陇德院士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诊断科主任华扬教授出席了论坛,着重介绍了我国脑卒中
疾病发病特点和趋势、强调脑卒中早期筛查及规范检测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医生和患者应该重视颅内
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性卒中及复发的高危风险。
王陇德院士表示:“脑卒中防控工作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前慢病防控工作
的核心。近年来,我国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上升很快,颅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
一。目前我国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非常有限,但随着超声影像学的发展,为明确脑卒
中病因及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对于血管已经有基础性病变、伴有高血压或其他高危
因素的患者,可考虑进行颅动脉的相应检查,及早给予适当的干预,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力
争到‘十二五’期末使脑卒中发病率降至6% 以下,死亡率降低10%。”
警惕颅内动脉狭窄规避卒中复发风险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一个重要病因,也是血栓性疾病的一种。高血压、
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颅内动脉狭窄或无症状,即使身体已经发出了一些“预警信号”,如一过性的头晕、肢体麻木、
视力模糊等,但由于其症状不明显且持续时间不长,很容易被患者、家属甚至医生所忽略。如果不及
时治疗,多次发作后会造成难以恢复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永久的偏瘫、失语等,甚至死亡。
1/3
颅动脉狭窄一旦存在就很难逆转,卒中复发风险也随之升级,近一半的患者在 3 年内会复发脑血
管疾病,一旦复发,所引发的后遗症及肢体残疾比第一次要严重得多,患者及家属应该格外重视其复
发高危风险。
脑血管检查和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关键
随着血管影像学及超声技术的发展,颅动脉狭窄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逐渐被重
视。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核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 )是
目前常用的无创性的脑血管疾病检查手段,能全面了解脑血管和血流状况,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超声诊断科主任华扬教授表示:“对于有卒中病史的患者,医生应该
优先考虑为患者进行脑血管状况检查,及早发现颅内动脉病变,为脑卒中针对性干预奠定基础。对于
无卒中病史,但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个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患者也可以前往三甲医院神经内
科,主动要求医生进行脑血管影像检测,并将其作为常规的健康检查项目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对于由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药物治疗是关键。对此,华扬教授
表示:“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和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基石,也是研究最充分、证据最多的一大类药物。
2010 中国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提出:抗血小板药物选择应以单药为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都
可以作为首选药物;有证据表明对于高危患者,氯吡格雷获益优于阿司匹林。”
“预防卒中复发的工作是一场‘持久战’,目前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存在两大误区:用药不规
范和擅自停药。有些患者试图通过保健品、定期输液要来代替正规药物治疗,从而错失了预防的机
会;也有患者觉得自己健康状况有所好转,未经医生许可擅自停药,停药后往往短时间内又发生了脑
卒中复发。预防用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足疗程治疗,用药时间越长,
病人获益越明显。”华扬教授补充道。
在坚持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生活方式的干预和危险因素的控制也必不可少,包括降血压、降血
脂、有规律的锻炼等。患者只有长期治疗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远离卒中复发威胁,乐享健康生
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