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弹性工时-逢甲大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弹性工时-逢甲大学

論彈性工時 --工作與生活之調和 張鑫隆 ∗ 一、前言 正常工作時間的彈性化對於勞資政三方而言都各存有其不同的期待。對於勞方而 言,可以獲得對於工作時間的支配權及縮短工時來調和其工作和生活的衝突;對於雇主 而言,藉由工時的彈性化來調整勞動密度以維持生產的成果卻無需額外付出加班費的成 本是其最大的期待;對於政府而言,藉由工時的彈性化來避免解雇及創造就業是他最大 的期待。由於這種對於工作時間彈性化的不同期待,使得勞、資、政三方對於彈性工時 的概念和目的有不一致的認知,甚至連學界對於彈性工時的用語也有不同的解讀。 彈性工時雖非正式的法律用語,但多被用來指稱勞基法第30條第2、第3項及第30 條之1之正常工時的變更制度 1 ,國內學界對於彈性工時概念的定義也並未一致,常將彈 2 性工時與變形工時的概念相互混淆 。這些對於彈性工時概念的不同解讀大致上是因為狹 義和廣義之概念不同而產生的混淆。事實上廣義的彈性工時概念除了包含上述勞基法之 變形工時制度及公務機關普遍採用之彈性上班制度外,凡傳統之固定工時以外之各種形 態的工時制度皆屬之 3 ,包括責任制工時、排班工時、變形工時、彈性上下班、縮短工時 等等形態。我國勞動基準法目前對於前述之正常工時變更制度即變形工時制度以及責任 制工時(第84條之1)有所規範;另外在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7條關於「工作開始及終 止之時間等有關事項,應由勞雇雙方於勞動契約中約定之」之規定亦被認為是彈性上下 班制度的根據。其他尚有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8、19條所規定之因哺乳或撫育子女之工作 時間的縮短。 因此,本文擬以變形工時、彈性上下班及縮短工時等三項彈性工時的主要形態作為 對象,參酌日本法制加以檢討。 二、工作時間限制之原理 (一)工作時間與近代的勞動觀 儘管勞動之從屬性的本質很早就被被確認 4 ,但是「勞動是人的本質」之近代的勞動 觀一直支配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因為在資本主義之下,勞動被神聖化為勤勞的代名詞, 於是勤勞和財富的累積被視為是個人義務,成為資本主義的精神所在5 。因此,在這種資 本主義的精神下,長時間勞動是一種勤勞的美德,但是從經濟理論分析結果,為使勞工 能夠從事再生產,雇主除了提供勞工工資換取生活手段維持生存之外,適當提供勞工餘 暇時間休養身體才會使勞工的再生產具有最大的產能,於是透過勞動時間和生產量關係 之分析所得出之「最適勞動時間」的理論成為決定勞動時間的根據。據此,早在上一世 ∗ 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hlchang@.tw。 1 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在其勞動二字第 0920040600 號函釋中稱勞動基準法 30-1、32條之正常工作時間變 動的規定為彈性工時。 2 關於學界對於彈性工時定義不一之情形詳見:李仁淼,縮短工時論—以我國最近修法動向及日本縮短工 時經驗為中心,月旦法學,84期,2002.5,頁 123。 3 參閱,方嘉瑜,台灣員工彈性工時偏好之研究,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92年碩士論文,頁 5~8。 4 勞動法形成最重要的從屬性理論基礎早在馬克斯的時代就被發表,經濟學中被發現, 5 馬克斯韋伯著,于曉等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左岸文化,2001年,頁 69以下。 1 6 紀初時,歐洲國家便算出每日勞動時間縮短為8小時是「最適勞動時間」 。第一次世界 大戰前日本學者為求勞動力能夠達到最大利益或最大效率之極限,根據最適勞動時間論 的理論,導出積極干涉餘暇的生活使勞工獲得充分的休養,可以維持比較長的勞動時間 7 之結論 。這樣的理論轉變意味者由原來以勤勞作為個人義務的「個人主義的勤勞觀」轉 變為接受組織進行工作時間乃至餘暇時間管理的「集體主義的勤勞觀」。具有集體性的經 常性加班和豐厚的福利措施特色之現代日本企業可以說是這種集體主義式勤勞觀的典 型。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