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条橙》的心理学思考.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发条橙》的心理学思考

对《发条橙》的心理学思考化学学院孙鹏志201111151948《发条橙》是20世纪鬼才导演库布里克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却曾因为片中大量的性与暴力情节一度被世界许多国家列为禁片。至今为止,关于这部头顶光环的“坏电影”的毁誉争议从未曾停息。不过它却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电影,没有之一。  这部影片不仅对政治、社会有隐喻价值,与心理学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评论家热衷于运用弗洛伊德那套精神分析理论来解释全片中无处不在的性暗示与布景的象征意味。而影片的内容更是涉及到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主题投射技术、厌恶疗法等心理治疗过程。在细节的处理上,也随处可见心理学元素的运用。更为重要的是,影片中对人的知(认知)、情(情绪)、意(意志)、行(行为)四者之间的关系有很深层的展露,它带给观众无尽的关于人性的思考与心理治疗的几个流派所采用的人性观点的辩证也有很大的相似性。    【主人公人格分析】  影片从一个脸部特写开始,一个右眼脸下方粘着假睫毛的俊秀的白人少年,脸上露出轻蔑且邪恶的狞笑。之后镜头被拉远,依次露出了少年的全身以及他身旁的身着类似中世纪宫廷装白色衬衣的三个伙伴。这正是我们的恶棍小主人公亚里克斯和他的三个哥们,彼得、乔治和丁姆。他们在正坐在的一个装饰奇特的叫科洛娃奶吧的场所,一边品尝的掺了药品的牛奶,一边在密谋着晚上消遣自己的节目。这个地方所有的物件均由姿态各异的白色裸体女子构成,胸脯为桌面、四肢为桌腿,墙上的壁画与装饰也极具夸张与变形的未来主义意味。这样的影片开头不禁让人联想到精神分析中的象征性暗示的同时,也奠定了电影的后现代主义隐喻基调。  这是一群无恶不作、为非作歹的问题少年。突出的特征便是随意滥施暴力,且损害社会的规范和他人利益后,毫无愧疚之心。影片的前半部分导演以一种荒诞派的叙述方式展现了这四个口音俏皮奇装异服的妙龄少年饮用含有迷幻剂的牛奶、攻击大学教授、痛扁老乞丐、夜闯民居,打群架,相互斗殴、逃学抢劫、强奸妇女等一系列邪恶的勾当。与一般的犯罪电影展示的黑社会分子的打砸抢杀不同,这些男孩儿的反社会行为并不以反社会本身为目的,他们的所有动机似乎只是为了满足个体的欲望。对于社会教化的那些大道理他们心知肚明,并常以卫道士的口吻调侃自己的过错,但是这些“理性时代的异端邪说”,对这些少年来说“即使明白什么是对的,并加以称许,但错的东西要照做不误。”社会道德规范的谴责并不能带给他们的情绪上半毫的罪疚感与焦虑感。另外,他们思维清晰,情绪稳定,没有明显的精神问题,这些混世魔王不过是一群知解了成人世界的秘密,却未经道德社会化的、在生活上无忧无虑、无计划无目的,也无责任心无义务感的小捣蛋鬼而已。  库布里克在处理充斥着暴力与色情的场面时极尽电影语言的美学之能事,不仅营造出了前卫的视觉效果,而且开创性地将听觉元素融合在其中,古典交响乐与暴力及性镜头的配搭产生出了奇妙的视听感受。这部影片自始自终都闪耀着震撼人心的奇思妙想,从镜头语言与到影片配乐,无论布景设置还是色彩运用,处处都彰显着大师风范。  在临床心理学领域,亚历克斯们拥有的这种异常的行为与人格模式被称作“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当然,有时异常行为的鉴定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目前主要判定指标是看这种行为模式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否相适应。  亚里克斯家道殷实,父母慈爱,老师也可谓负责,此外他的学业成绩出色,他甚至还是圣洁高尚的古典乐爱好者,这一切的一切,都不露声色地将影片的观众引入到对于邪恶起源的困惑中。不过,就目前的心理学发展水平,也还不足以弄清楚邪恶到底出于何处。对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一般认为是在先天的素质基础之上,通过个体与其生长环境的互相作用,以缓慢的速度逐渐反展形成的。精神分析认为人性本恶,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之所以纯以自我的满足为出发点、知过不思悔改又毫无羞耻之心,是典型的掌管道德的“超我”没有建立起来的表现。行为主义则顽固地不关心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问题,这个学派的理论认为,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的行为模式,可能是由于儿童期的好坏行为未能得到父母合适的奖赏与惩罚所致。虽然不同流派对于人格障碍的原因有着不同的推测,但这些推测仍旧都因流于片面简单而无法提供系统性的证据。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极少主动求医,也很少得到治疗,即使治疗,他们对于各种治疗策略仿佛都存在“免疫力”,往往是疗程旷日持久收效却甚微。因此在心理治疗领域,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仍然是一种“病因不清,难以根治”的顽疾。  【“发条橙”意指为何?】   英语的“甜橙”称为orange,在马来语中orange却有“人”的意思(小说原作者曾在马来西亚生活过)。片子命名为“发条橙”实则是指“机械控制下横冲直撞的人”。电影的小说原著作者解释说“发条橙”——它标志着把机械论道德观应用到甘甜多汁的活的有机体上去。  “上了发条的橙子”中“发条”与“橙子”关系的象征寓意或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