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六章光学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光学发展

第六章 光学的发展 ;6.1 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光学成就简述;;中世纪时阿拉伯人阿勒哈增(965-1038)著《光学全书》,讨论了许多光的现象。;开普勒对折射规律的修正 ; 开普勒还于1611年发表了他的著作《屈光学》,提出照度定律,还设计了几种新型的望远镜。折射定律的精确公式则是斯涅耳和笛卡儿提出的。1621年斯涅耳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入射角的余割和折射角的余割之比是常数,而笛卡儿约在1630年在《屈光学》中给出了用正弦函数表述的折射定律。;斯涅耳发现折射定律 ;笛卡儿进一步完善了光的折射定律 ;费马对折射定律的发展与理论论证 ;6.3 17世纪关于光的本性的争论; 在17世纪中,主张波动说的有笛卡尔、胡克和惠更斯,主张微粒说的有伽桑迪和牛顿。; 惠更斯反对光的微粒说,1678年他在《论光》一书中从 声和光的某些现象的相似性出发,认为光是在“以太”中传播 的波。所谓“以太”则是一种假想的弹性媒质,充满于整个宇 宙空间,光的传播取决于“以太”的弹性和密度。运用他的波 动理论中的次波原理,惠更斯不仅成功地解释了反射和折射 定律,还解释了方解石的双折射现象。但惠更斯没有把波动 过程的特性给予足够的说明,他没有指出光现象的周期性, 他没有提到波长的概念。他的次波包络面成为新的波面的理 论,没有考虑到它们是由波动按一定的位相叠加造成的。归 根到底仍旧摆脱不了几何光学的观念,因此不能由此说明光 的干涉和衍射等有关光的波动本性的现象。与此相反,坚持 微粒说的牛顿却从他发现的牛顿圈的现象中确定光是周期性 的。;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中,在以牛顿为代表的微粒说占统治地位的同时,由于相继发现了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光的被动现象,以惠更斯为代表的波动说也初步提出来了,因而这个时期也可以说是几何光学向波动光学过渡的时期,是人们对光的认识逐步深化的时期。; 运用这个原理不仅圆满地解释光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直线传播,而且还能解释光通过障碍物时所发生的衍射现象,因此它成为波动光学的一个重要原理。;至此,光的弹性波动理论既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也能解释??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并且横波的假设又可解释光的偏振现象。看来似乎十分圆满了,但这时仍把光的波动看作是“绝对以太”中的机械弹性波动,至于“绝对以太”究竟是怎样的物质,尽管人们赋予它许多附加的性质,仍难自圆其说。这样,光的弹性波理论存在的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  麦克斯韦在1865年的理论研究中指出,电场和磁场的改变不会局限在空间的某一部分,而是以数值等于电荷的电磁单位与静电单位的比值的速度传播的,即电磁波以光速传播,这说明光是一种电磁现象。这个理论在1888年被赫兹的实验所证实。他直接从频率和波长来测定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发现它恰好等于光速,至此就确立了光的电磁理论基础,尽管关于以太问题,要在相对论出现以后才得到完全解决。;光学的研究深入到光的发生、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微观机构中。光的电磁理论的主要困难是不能解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某些现象,例如炽热黑体辐射中能量随波长分布的问题,特别是1887年赫兹发现的光电效应,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认为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包括光),只能象微粒似地以一定最小份的能量发生(它称为能量子,正比于频率),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问题,开始了量子光学时期,1905年爱因斯坦发展了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把量子论贯穿到整个辐射和吸收过程中,提出了杰出的光量子(光子)理论圆满解释了光电效应,并为后来的许多实验例如康普顿效应所证实.但这里所说的光子不同于牛顿微粒说中的粒子,光子是和光的频率(波动特性)联系的,光同时具有微粒和波动两种特性。;至此人们一方面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光学现象证实了光的波动性;另一方面从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等又证实了光的量子性——粒子性。如何将有关光的本性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统一,人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工作,l924年德布罗意创立了物质波学说.他设想每一物质的粒子都和一定的波相联系,这一假设在1927年为戴维孙和革末的电子束衍射实验所证实。事实上,不仅光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也就是所谓波粒二象性,而且一切习惯概念上的实物粒子同样具有这种二重性。也就是说这是微观物质所共有的属性。1925年玻恩所提出的波粒二象性的几率解释建立了波动性和微粒性之间的联系。;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新的理论也不断发展,已逐步形成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或边沿学科,光学的应用十分广泛。几何光学本来就是为设计各种光学仪器而发展起来的专门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理光学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威力,例如光的干涉目前仍是精密测量中无可替代的手段,衍射光栅则是重要的分光仪器,光谱在人类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如原子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