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疾病的特点
石氏伤科用药特色
胡劲松?邱德华?石仰山(指导)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伤科?上海?200002)
关键词?石氏伤科?中医中药?特色
中图分类号:R28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205(2002)01-0057-03
??上海石氏伤科创始于1880年,至今己有百余年历史,石氏伤科起初以外用膏药闻名,至石筱山提倡十三科一理贯之,对于伤科用药颇有独到之处:强调整体理伤,注重兼邪;气血兼顾,尤重痰湿;分部用药,佐以引经;辨证施治,顾护胃气。以下就药对的应用、引经药的应用和顾护胃气三方面简要介绍。1?药对的应用
药对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配伍单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多为各医家独特经验的总结,具有较好的疗效,很能体现医家理论的用药的精华。石氏擅用药对治疗伤科疾患,此仅举有特色的几对药对,以示其用药之精华。
(1)牛蒡、僵蚕药对:牛蒡、僵蚕药对石氏在伤科杂病中运用得极为广泛,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关节周围炎、股骨外上髁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髋关节滑膜炎、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滑囊炎等等。石氏认为该类疾病大多属中医“痰湿入络”范畴,其主要病因是由于人体气血不和、运行不畅,导致津液凝聚,进而聚积成痰,若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入于筋骨则头项胸背腰掣痛,手足牵掣隐痛,聚于局部则肿而成块。对该类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宜采用化痰利湿,通络散结之法。石氏每运用牛蒡、僵蚕两药,为其治痰散结之要药。牛蒡:性凉、味辛苦,祛痰消肿,通行十二经络;《本草备要》曰其“散结除风……利腰膝凝滞之气。”《药品化义》曰其“能升能降,主治上部风痰。”《本事方》曰其“治风热成历节,攻手指作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僵蚕,性平、味辛咸,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本草求真》曰其为“祛风散寒,燥湿化痰、温利血脉之品。”
收稿日期:2001-05-23
作者简介:胡劲松(1970-),男(汉族),湖北麻城市人,主治医师。
《本草思辨录》曰其“治湿胜之风痰……劫痰湿,散肝风。”由此,牛蒡、僵蚕两者配伍应用可通行十二经脉、开破痰结、导其结滞、宣达气血、滑利关节。故石氏家传名方“牛蒡子汤”即以此两药为君组成。
(2)柴胡、香附:柴胡、香附药对是石氏用于治内伤疾患之要药。伤科内伤初成皆由卒然身受,其症状除疼痛胀滞者外,依其部位在头、胸、腹、会阴等处而诸变百出,但总由阴气不舒(气滞),阳气不达(气郁)所为。石氏认为“头胸腹之内伤,不论其新伤宿损,或虚实之证,总与肝经相系。”治以疏泄肝胆三焦之气血郁滞最为适宜,往往使用肝经之药。石氏施治时多以柴胡与香附相需为用。柴胡,味苦,性微寒而质轻,为厥少二经的引经药,按足少阳经的循行是由上至下,足厥阴经则由下至上,故可随经气上下,能升能降,具升清阳、降浊阴之功。石筱山曾言:“柴胡能升能降,因而得着一个‘和’字,只要善于用,不论病在上、中、下哪一部,都很适宜,其是治伤科内伤的一味有效良药。”香附,味微苦甘,性辛、入肝、三焦之经。《本草纲目》曰:“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生则上行胸脯,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柴胡香附药对,在脏主血,在经主气,以之治脏是血中之气药,以之治经,是气分之药。只要配伍得宜,自能开郁、散滞而通达上下,用治伤科内伤瘀阻气滞诸证,确有良效。代表方如石氏胸胁内伤方。
(3)草乌、磁石:草乌、磁石药对以通脉息痛为其要。疼痛在骨伤科疾病中是极其常见而又难以解决的症状。从古代医家的论述可以看出,无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不通则痛是疼痛的根本机理。石氏牢牢抓住疼痛的致痛之因,采用通脉息痛之法,并根据临床变化随症治疗。草乌,性热,味辛,宜通血脉、搜风胜湿、散寒止痛,是临床一味很好的镇痛药物,但多数人仅用于散寒止痛,而石氏以为其镇痛不仅仅在于能散寒止痛,而主要在于其有宣通血脉之功,用治疼痛正合通则不痛之理,磁石性凉,味辛咸、活血化瘀、消肿镇痛、补肾益精。二者相配,磁石之咸凉可制约草乌之辛烈,草乌之辛烈可启磁石之阴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奏通利血脉、消肿息痛之功。且只要患者无明显的热象即可用此药对,较之其他诸家仅以草乌治疗阴寒所致之痛症,其适用范围扩大很多。代表方如石氏温经强腰汤。
(4)地鳖、地龙:石氏理伤倡导痰瘀相关理论,认为伤科之疾每每导致人体气血不和,运行失畅,而气血窒滞,常常引发津液凝结,聚积成痰。痰浊形成的同时,又必然加重气血运行失畅,以致痰瘀交凝而使顽疾不去。临床上表现为:局部疼痛,肌肤麻木、皮下结块不化,关节活动受限。如颈椎病、腰腿痛、头胸腹内伤。肩肘关节粘连症。骨折脱臼等病程较久或预计病情易于缠绵者,治疗时需逐瘀破积与化痰通络同用才能使痰瘀得化,顽疾得除。清代周学海指出:“治痰必用破瘀。”亦是此论之明证。石氏在治疗此类疾病伴有痰瘀互阻时,擅长运用地鳖、地龙化痰破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