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中国语法文化
第七章 汉语语法与文化
第一节 语法人文性的基本特点
一、语法人文性考察的依据
一个民族的词汇和文法本身就能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特点。
——冯特(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
思维和语言在某种程度上用不同于知觉的方式反映现实,两者是开启人类意识本质的钥匙,言语不仅在思维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而且在整个意识的历史成长中也起着主要的作用。言语是人类意识的缩影。
——[苏]列维·谢苗诺维基·维果斯基著《思维与语言》,李维译
汉民族思维的特点
古代中国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它将世界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将所有的现象变化看成是这个唯一世界的整体状态的变化,而不是将之视为各个单独事物的各自变化。
在这种宇宙观的影响下,汉民族思维会表现出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具象思维的特点。
整体思维将世界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有关联地存在着。
辩证思维就是看到这个有机的整体中,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渗透、互为依靠又互为因果。
具象思维讲的就是“观物取象”、“格物致知”,从很具体的表象入手,来达到对事物普遍规律的认识。
二、三级语法单位的人文映射
汉语的语法体系最早是借鉴西方语法体系构建的。最早的是清末马建忠的《马氏文通》。西方语法体系是建立在西方语言的基础之上,有关句子层级与类型的划分特别细致,语法规定性的东西特别充分,规定得特别“硬”。
这种做法开始就受到人们的怀疑,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研究中,申小龙、张黎、萧国政、戴昭铭、邵敬敏等人做了深入的个案研究。对汉语语法的思考和分析主要集中在语法的三级单位:最小语法核、结构板块和句子的铺陈排列上。
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具有缺乏形态、充满灵活性的特点。一个语素可以不受约束地起到不同的句法作用,实现不同的句法功能。在搭配成句时,则体现出来的大都是语义规则而非语法形式规则。人们一般都用“意合语法”来概括汉语语法的特点。所谓意合语法,就是指汉语语法的结构规律主要是靠语义的关联而不是语法形式的体现。
汉语语素的灵活性——以张先词中的“绿”为例进行考察
绿杨轻絮几条条。(《南乡子》)
残照里、平芜绿树。(《惜双双》)
绿皱小池红叠砌,花外东风起。(《百媚娘》)
绿定见花影,并照与、艳妆争秀。(《劝金船》)
秋雁南飞速。菰草绿。(《忆秦娥》)
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系裙腰》)
第二节 汉语词法结构与民族思维特点
一、词素对称与汉民族的辩证思维
1.并列复合词。对事物对举合一,由例举到类称,由个别到一般的整体把握的特点。
2.反义复合词。汉民族中庸之学,过犹不及,表述一个事物、一个观点、描绘一种状态、一个动作,喜欢顾及矛盾的两端,以显示对总体的均衡把握。
3.偏义复合词
偏义复合词凸显的是追求外在形式的平等、全面、均衡的辩证思维习惯。如: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易经·系辞》)
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刺客列传》)
去来江口守空船。(白居易《琵琶行》)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这个东西多少好啊。(杭州方言)
二、词素先后与汉民族道德观念
1.尊卑之分:君臣、贵贱、上下、高低、首领、将士、官兵、师徒、朝野
2.长幼之分:父子、母子、婆媳、公孙、妇孺、老幼、老少、叔侄、兄弟
3.主从之分:主次、纲目、本末、公私、城乡、妻妾
4.大小之分:都市、国家、眼睛、头脑、岁月、斤两、分秒、巨细、多少、详略、厚薄
5.美丑之分:是非、利害、好歹、荣辱、优劣、甘苦、吉凶、善恶、真假、恩怨、赏罚、功过、婚丧、盛衰、得失
6.先后轻重:秦汉、汉魏、古今、朝暮、昼夜、旦夕、前后、首尾、疾病、盗贼
第三节 汉语句法结构与汉民族思维特点——以汉英对比为例
一、汉英语言的差异反映出来的思维差异
英语重形合:句子结构非常严谨,注重时态变化,词形变化,句子中各个成分的结合是用关联词语来表达其相互关系的。
汉语重意合:句子结构比较简洁,少用连接手段,句子看上去松散,缺乏明显的外在逻辑联系,通过句子内在的意义将句群连在一起。如: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10头牛,牵走7头,还剩几头?
If you have 10 cows and 7 of them are taken away, how many is/are left?
Is: 只有1条
Are: 排除了得数为1的可能性
1. 英:重形合---英民族重理性,重逻辑思维 汉:重意合---汉民族重悟性
回乡偶记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谁离家了?
谁回来了?
谁乡音未改?谁鬓毛衰?
见谁?识谁?
谁问?
On Ret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