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doc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教育观:人们对教育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 1999年6月13日《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1.内涵:根本宗旨:提高国民素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素质教育的实施 1.转变课程功能 2.调整课程结构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四、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构建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 3.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4.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第二节 学生观 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所谓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得到多方面发展而实施的培养多种素质的教育活动的总称,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通常被当作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德育,导向作用;智育,知识基础;体育,物质基础;美育,提升作用。 二、学生的本质特征 1.学生以系统学习简介经验为主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 3.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三、以人为本 1.内涵: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从教育思想看,以人为本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成长;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以人为本,公正对待每个学生 第一,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要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三,要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班集体。 第四,要公正客观地处理学生中的各类矛盾冲突。 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意义:第一,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第二,学生长才的最重要的内在条件。第三,有助于教师自我形象的重塑。第四,提升办学品位。 第三节 教师观 教师职业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196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指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在我国,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有目的的培养人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 (三)教师职业的责任 人民教师的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教师职业的价值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2.连续性、广泛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三、现代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二)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尊重、赞美学生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 3.在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应加强合作 四、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有三种取向:理性取向、实践—反思取向、生态取向。 (二)教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