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苑 2000年第12期(总第38期)》.pdfVIP

《金融法苑 2000年第12期(总第38期)》.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读者论坛 】 债转股的问题 《金融法苑》编辑部: 贵刊 年第 期刊登的陈洁同志的 《我 国现阶段债权转股 权 的法律环境分析》(以下简称陈文 ),对我 国债转股的法律配套制度 状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读后很受启发。但是,该文中第四部分 对 “债权转股权的转换比例与持股 比例的限定”中的一处分析,似乎 存在因不了解会计记账原理而产生的误解,现不揣冒昧指出,以就正 于各位 同仁。 陈文认为,“债权转股权必须遵循 资产性或非资本性原则,即由 不 良贷款转化 的投资或股权应是资产管理公司的一种资产存在形 式,而不是资本存在形式。因为在我国,资产管理公司 自有资本并不 雄厚,用于转化不 良债权的余地很小,若将债权转股权限定为资本投 资行为,必然会使债权股权化失去其实际意义和价值。因此,在债权 转股权 的原则界定上,不应也不能作 出将贷款投资作为资本投资的 的规定 ,而应将其作为 隐含 资产 的正常转换或资产 内部 的结构调 整 。”这里显然存在着对“资产 ”、“资本 ”、“现金 ”等概念 的混淆 。 首先,对资产负债表稍有 了解 的人都知道,不论是从银行受让 的 债权还是后来转化成的股权,都是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一 个资产项 目 “长期投 资 ”,它们根本不可能是资产管理公司的资 本存在形式。因此,也谈不上应不应当规定 “将贷款投资作为资本投 资”的问题 。 其次,陈文担心资产管理公司 自有资本不雄厚,用于转化不 良债 权的余地很小,并以此作为法律上确定 “债权转股权必须遵循资产性 第 2 页 或非资本性原则”的理 由。这似乎是将资产管理公司的自有资本与 可 以运用 的现金资产等同起来 。众所周知,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股 东 政府给各家公司核拨 亿元作为股本 ,而 目前各资产管理 公司收购 的不 良贷款 已逾 多亿元 。与资产管理公司操作的不 良贷款 比起来,这 亿元的自有资本可谓杯水车薪。实践中,资产 管理公司也在实行“负债经营”,通过 向银行发行 由政府担保 的债券, 从银行取得现金资产 ,然后用于收购债转股企业对银行的负债 。因 此,尽管资产管理公司 自有资本不雄厚,但是并不意味着其可 以运作 的、用于转化不 良债权 的现金资产很少 。当然 ,这与是否在法律上确 定“债权转股权必须遵循资产性或非资本性原则 ”之间就更没有关系 了。 以上见解,或可作为对陈文的一个补注吧。 北京读者宁潇 年 月 日 第 3 页 【专论 】 金融法的“四色定理” □吴 志攀 金融法从资本市场到资金 市先后经历 了两个阶段:从开始 市场 ,从保险市场到外汇市场, 的计划分配指标,证监会审批的 都要涉及到各种“债权关系 ”与 第一阶段,到现在的企业 自愿 申 “物权 关 系 ”。这 些权 利 义务 关 报 ,“发 审会 ”核准 的第二 阶段 。 系都会受到外来 的四种 因素影 已经从第一个阶段 由政府导 向 响。这四种 因素分别是 :政府、 的上市模式,逐步过渡到市场导 市场、单位和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