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_古代东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_古代东方

文化: 成就辉煌 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建造了金字塔。 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 制定了《汉穆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创立了佛教。 思想观念 宗教信仰明显,常常借用神的名义统治 古埃及人相信王权是神授的,……法老被认为是太阳神拉神的儿子,…… 古代东方国家的共同特征: 地理环境:大河流域 经济:灌溉农业发达(农耕文明) 政治:国家从分散走向统一, 多为中央集权国家 文化:成就辉煌 A B C D E F G 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 (1)纸草,是一种水生植物经加工后成为书写象形文字的材料。 古代盛产这种植物的大河流域是-------( ) (2)公元前18世纪,汉穆拉比的统治中心位于--------( ) (3)约公元前14世纪,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地区是------( ) * 楔形文字 公元前4000年代后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图画文字,起初是一种刻在石头上的图画符号,它可以表示人的身体各部位,以及所看到的植物、动物、自然现象或接触到的工具、武器等。后来这种图画文字经过发展,改用削尖的小木棍或芦干等在柔软的泥板上压写,笔画成楔形,故称谓楔形文字或钉头字。泥板晒干或烘干后就成了可以保存的泥板文书。约公元前3000年代,楔形文字进一步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定的体系。目前已发现这样的泥板文书25万多块。 楔形文字最初掌握在神庙的书记员手中,用来记录契约、合同书、财产清单、公文、法律条文等,不久就被商人所采用,作为记账的主要手段,在社会上普遍流行开来。随着贸易的往来,楔形文字很快传播到周边国家,为西亚各古代民族广泛采用,而且还对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古代西亚各民族尽管语言不同,但他们都采用楔形文字书写本民族的语言。为了适合本民族的语言特点和实用需要,他们对楔形文字都作了相应的修改。巴比伦人首先简化了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用640个基本字符组成全部词语。到亚述人时期,只用了570个基本字符。楔形文字传到波斯人时已接近字母文字了,只有41个楔形符号。希腊的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帝国(公元前331年)后,楔形文字和泥板压写方法不再有人应用了。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人罗林森通过贝西斯敦铭文,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地释读了古老的楔形文字,从而诞生了一门亚述学。 * 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度蒙上一层神圣的色彩。他们编造说: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因此,下一个等级的人,不许干上一个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许通婚。这种说法就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 摩奴法典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 依据《吠陀经》与传统习惯而指定。又称《 摩奴法论》,相传为“人类的始祖”摩奴所编,故名。实际上,是婆罗门教的祭司根据吠陀经与传统习惯而编成的。法典内容驳杂,大约编成于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一说为公元后的头几个世纪)。传至今日之《摩奴法典》共12章,2684条。第1章讲述创世纪的神话;第 2~6 章论述婆罗门教徒的四住期的行为规范;第 7~9 章主要包括民法、刑法、婚姻制度、继承法;第10章是关于种姓的法律;第11章是赎罪法;第12章包括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之说。其中,纯粹法律的篇幅约占全书的1/4。 表现了婆罗门教为了维护高级种姓制度的利益和特权的愿望。 这部法典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为研究古代印度历史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 。其影响远及缅甸、泰国、爪哇和巴厘等地。 法典现存 7、8种9~18世纪的梵文注释本。西方学者曾发表一些译注本。中国出版两种汉译本:马香雪从法译本转译的《摩奴法典》;蒋忠新从梵文原本译出的《摩奴法论》。 * 在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出现了各种非婆罗门思想,主要有以下六个流派: 阿耆多派:他们认为人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否认灵魂,反对祭祀,具有唯物论的思想,以追求现世快乐为目的; 散惹夷派:主张对一切问题不作决定说,认为哲学辩论,得不到最后的解答和知识,是一种主观主义学派; 末伽梨派:主张没有业报,一切修行都徒劳,只要经过很多世,大家都会解脱,属于定命论者; 不兰迦叶派:也是否认善恶报应,否认社会道德,主张纵欲; 波浮陀派:认为人由地、水、火、风、乐、苦、命等七大元素组成,元素分离便是死亡,尔元素永存,具有唯物思想; 尼乾子派:主张通过苦行,来加速受业报,从而更快地解脱。严禁祭祀,严格地不杀生,有的什至衣服都不穿,被戏称为裸行外道,后来发展成为奢那教,在现在的印度,仍有一定的影响。 * 第一分册复习 第一单元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代中国 古埃及   四大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