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东西方伦理道德观.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东西方伦理道德观

第二章 东西方伦理道德观 * * 东西方伦理道德观 伦理学—研究人类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伦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道德理念 行为规范 价值观 生态伦理学—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人是道德主体,自然是客体 东西方的道德伦理观 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观 西方社会的伦理道德观 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封建文化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对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 儒家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三从四德”,”克己复礼” 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发道,道法自然” 佛家的 “五戒十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和文化 儒家的“三纲”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妇之间的一种特定的道德关系。 儒家的“五常” 仁—仁爱 义—正义 礼—礼仪 智—理智 信—诚信 是用以调整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纵向与横向关系 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中国妇女的“三从四德” “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是指:德、容、言、工, 品德--能正身立本,克守妇道 相貌--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该言与不该言 工--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 儒家的“忠孝节义” 忠--指臣对君的竭诚效忠 孝--指子女对父母的顺从孝道 节--指妻子对丈夫的绝对服从,尊夫守节 义--指君臣之间或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之间的一种道德责任 “忠孝节义”在明清时期开始盛行。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儒家的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修练自身,行为要遵循封建礼教的要求,其内涵有: 爱人修己—爱人必须修己行道,亲仁爱众,独善其身,兼善天下 明辨义利--君子以义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分清理欲 –明天理,节私欲 佛教的五戒与十善 五戒:不杀生 十善:不杀生 不两舌 不偷盗 不偷盗 不恶口 不邪淫 不邪淫 不绮语 不妄语 不妄语 不贪欲 不饮酒 不邪见 不嗔圭 佛教人生观与传统人生价值观 传统的人生价值追求: 福—福气,平安是福,多子多福,儿孙满堂 禄—财富,地位,俸禄 寿—长寿,万岁 禧—吉祥,姻缘 佛陀的人生价值追求: 四大皆空,六根清净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