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互联网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给人类带来了-鲁班咨询
基于BIM的物联网:开创智慧建筑新时代
诸辛 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高级咨询顾问
BIM与物联网二者的结合,将智能建筑提升到智慧建筑新高度,开创新智慧建筑新时代,是建筑业下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物联网——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互联网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互联网把全球的计算机互联从而实现了信息的无障碍共享以及跨越时空的即时交流,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发挥巨大作用,所以说互联网是上帝带给中国人的最好礼物。
现在又诞生了比互联网有更多大功效的物联网,是既计算机、移动通讯、互联网之后一种全新的技术,是一种更大范围的延伸应用。虽然对于普通民众,它是陌生的,朦胧的,飘渺的,虚无的概念,甚至与互联网相混淆,虽然它还没进入大面积应用,但它神奇用途几乎超出人们的想象。早在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就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美国著名研究机构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物物互联业务要比人通信业务大30倍,物联网将形成千亿甚至万亿级别的产业。美国国防部在2000年的时候就把传感网定为五大国防建设领域之一,仅在美墨边境虚拟栅栏(就是防入侵传感网)就计划投入470亿美元。世博会和浦东机场布置防入侵传感网物联网广泛应用于家居、安保、交通、环保、政务、消防、电网、食品安全和国防等各个行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物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变革,可能要远远大于互联网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指出要迅速在无锡建立传感网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
移动通信网是信息传输的网络,是人和人的互联,是网络中的客流系统;互联网是虚拟的信息共享的网络物联网它是一个信息感知的网络传感网。传感网是物和物的互联,是网络中的物流系统物联网联接的是现实的物理世界。物联网,能感受到。物联网不是让你了解大千世界,而让你触摸到大千世界,感受到大千世界。感知包括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协同处理、智能组网,甚至信息服务,以达到控制、指挥的目的,。从虚拟信息空间、人人互联发展到对现实物理世界的感知,为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提供更为丰富的需求源泉,从而掀起产业化浪潮。IOT,Internet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中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 (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杨震教授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小到手表、钥匙,大到汽车、楼房,只要嵌入一个微型感应芯片,把它变得智能化,这个物体就可以自动开口说话。再借助无线网络技术,就可以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物联网加上互联网等于智慧地球。从应用角度来看,与物联网密切相关并可能受益的领域主要包括二维码和RFID、传感器以及TD-SCDMA与SIM卡。一是传感网络,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物的识别;二是传输网络,即使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三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可基于现有的手机、个人电脑等终端进行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器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一个网络,需要协议;其次作为网络中的定位根据,物联网需要地址;最后,物联网还需要一个产业链。中国科学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早在1999年就开始着手研究传感网技术,智能交通物联网的产品多媒体传感网产品销往美国家这几年又出现了一个新词汇泛在网,所谓泛在网,也就是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包括现在和未来所有的网络的互联、互通和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