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金文看西周职官的考绩制度首发何景成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摘要
从金文看西周职官的考绩制度
(首发)
何景成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摘要] 通过对谏簋、静簋、虎簋、闻尊等西周青铜器铭文的分析,我们认为西周时期已经存在对官员的考绩制度。要求臣下善于其所司之政事和对所管辖的事无不闻知是西周时期考绩官员的两项基本要求。这种考绩制度实行于周王对王朝官员的考察以及西周贵族对家臣的考察上。
[关键词] 西周政府 考绩 青铜器铭文
对政府职官的考绩,是激励官员执行政事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我国早期的有关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设计的文献中,即非常强调对考绩的阐述。《尚书·尧典》记载:“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周礼·天官·太宰》记太宰之职:“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政事,而诏王废置。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战国时期的《管子》、《商君书》、《韩非子》、《荀子》等著作,亦非常重视对考绩制度的设计和讨论。较为完善的考绩制度的形成,是职官制度走向成熟的条件之一。西周时期王朝政府已经建立了一套颇成体系的职官制度。西周金文反映出大致从西周中期开始,王朝政府已经建立了官员的册命制度。在以往关于西周职官制度的研究中,对于考绩制度的分析则较为少见,且主要依据《周礼》一书立论。但是《周礼》所描述的制度化的考绩方式,是否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真实写照,尚有疑问。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依据西周金文资料,分析西周王朝对职官的考绩。为打印方便,本文所作青铜器铭文的释文,尽量采用通行字。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
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周公当时为王朝的摄政大臣,“鲁”、“齐”的受封者伯禽和姜太公均报政于周公,即汇报施政情况。匽侯旨鼎(《集成》2628[] )“匽侯旨初见事于宗周”的“见事”可能和“报政”相当,“事”即政事、职事(详见下文关于闻尊铭文“效事”的解释)。杨树达先生指出,《尚书·康诰》云:“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宗周。”“见士”即“见事”,与匽侯旨鼎文例相同,“见事盖犹言述职”[]。麦方尊(《集成》6015)记载王命井侯侯于井后,“(井)侯见于宗周”,“见”可能为“见事”之省。“报政”、“见事”这种述职方式可以视作是西周王朝考察诸侯国施政情况的一种方法。
谏簋(《集成》4285 )铭文记载:
唯五年三月初吉庚寅,王在周师录宫,旦,王各大室,即[] 立,司马共右谏入门立中廷,王呼内史敖册命谏曰:先王即(既)命汝,摄司王宥,汝某否又闻,毋敢不善。今余或申命汝,赐汝攸勒。谏拜稽首,敢对扬天子丕显休,用作朕文考惠伯尊簋,谏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铭文中的“汝某否又闻”,考释诸家有不同看法,其中以杨树达先生之说最为精当,兹迻录如下:
郭沫若读女某否又为女靡鄙又,吴闓生释为勤劳,谓某不有即靡不有劳也。余按二君皆读某为靡,意皆以某为否定词,是也。余按金文通以母为毋,本铭母敢不善,即其例也。此某字亦当读与母同。《说文·三篇上·言部》载谋字或作,又或作,此某与母音同之证。铭文于此句不言母而言某者,以下文已有母字,变文以避复也。又某声古与无声互通,《诗·小雅·小旻》云:“民虽靡膴”,《释文》引《韩诗》“膴”作“腜”。《大雅·绵》云:“周原膴膴”,“膴膴”《韩诗》作“腜腜”,此其证也。否与不同。当读为闻,《说文·耳部》记闻或作,可证也。女某否又,即女无不有闻也。[]
“无不有闻”是西周统治者对臣属为官的要求之一。裘锡圭先生在讨论毛公鼎(《集成》2841)“无唯正闻,引其唯王智”句子的含义时指出,这两个小句是以“闻”与“智”为对文,“正”与“王”为对文的。“智”、“知”古同字,“闻”应即闻知之“闻”,“正”应即正长之“正”。周代统治者要求臣下对所管辖的事无不闻知。并举逆钟(《集成》60-63)的“毋又不闻智(知)”,蔡簋(《集成》4340)的“毋敢有不闻”,谏簋的“无不有闻”为例。指出毛公鼎那句话是说“庶出入吏于外,敷命敷政,埶小大楚赋”等事,连正长都不知道,王还能知道吗[]?宰兽簋(《集录》[] 490)铭文记载,王亦要求宰兽管理康宫王家要“外内毋敢无闻智”。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要求臣下对所管辖的事无不闻知是西周统治者对官吏的基本要求之一。
西周统治者对官吏的基本要求,除了上面讨论的这一项外,最通常的要求就是要求臣下“虔夙夕,勿废朕命”[]。《诗·小雅·雨无正》描述西周末年政纪废弛时说:“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说明王朝要求官员要夙夜虔敬于所司之职事。此外,还有一项要求是官吏“善于政”,这一点除了见载于上引的谏簋外,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Glauert法的风力机叶片设计设计说明书论文.docx VIP
- 企业法律知识培训讲座培训课件——房地产法律合规与风险管控(1).pptx VIP
- 2025南方电网保山供电局项目制用工招聘(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大学生五四青年课活动策划书范文 - 172校园活动网.doc VIP
- 烹调工艺学全套教学课件.pptx
- 新时达电梯控制系统AS380S随机图纸RH0000741;国标20;非18芯;V1.0.pdf
- 电气设备操作与检修安全课件.ppt VIP
- 新22J03 外装修图集.pptx
- DBJ/T01-43-2003《家庭居室装饰工程质量验收标准》.pdf VIP
- XX工程监理人员进场计划安排(2023年).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