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六一”来探析具体文学作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六一”来探析具体文学作品

用“六一”来探析具体文学作品摘要:《文心雕龙?宗经》篇的“六一”,是刘勰提出的文学批评的标准。文学作品的批评标准是什么,是学者历来探讨的问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了自己关于文学批评标准的看法,即“六一”。用刘勰的“六一”说,来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刘勰关于文学批评的思想。 关键词:六一;文学批评;文学作品 “六一”即:“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同,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因“六一”是在《文心雕龙》的总论部分提出,似乎不是作为文学批评来提出的。长期以来,人们都把批评论部分《知音》篇里的“六观”作为文学批评标准,而忽视了“六一”。《知音》“六观”是“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观”即看,也就是通过看这几方面,来“阅文情”,刘勰在这里其实是告诉读者理解文情的六种方法,“六一”则体现了刘勰文学批评标准的思想。现就“六一”,来分析具体文学作品。 一则“情深而不诡”,刘勰把“情”放在第一位,即作家创作须“情深”, “情”是文学作品所应包含的要素之一,而这种情必须是作者的真情,不虚情假意,不矫揉造作,才能够使作作品具有感人的力量。“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或率尔造极,或精思愈疏。”“假使诗人具有真实感情,那么随意写景中都有情味,都成名句,好像不劳经营,所谓率尔造极。假使诗人缺乏感情,想靠刻划物象来取胜,于是极力雕刻,但由于感情不足,越刻划越显痕迹,越见做作,所以情思愈疏。”感情真挚,作品才能引人共鸣。汉代《古诗十九首》便是以情感人的代表性作品,无论是写游子思妇的复杂心态还是写人生感悟与真谛,都因为用“情”至深,而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今日良宴会》在诗歌开头写欢乐宴会上听到的美妙琴声,诗人因这琴声而体会出人生的真谛,即人生在世,转瞬即逝,我们只不过是过客,在世间的旅途中稍作停留,便如尘土一般被风吹散。既然旅途短暂,那么就高踞要位,安享荣华富贵,而不要忧愁失意,常守贫贱。人生有多长,人生又当怎样度过,是诗人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透过诗人自己最真实的感情付诸笔端。 二则“风清而不杂”,刘勰信奉儒家正统的文学观念,儒家讲究文学作品应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毛诗序》中讲道:“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刘勰认同这些观念,故在“六一”中的第二条提到教训要纯正而不应杂乱。推之到具体文学作品,枚乘的《七发》便是这种“风情而不杂”的代表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所导致,即“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的结果。此病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炙可以治愈的,需要博闻强识的君子经常启发诱导,才能救治。于是吴客由近及远,分别描述音乐、饮食、车马、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一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均未奏效。最后吴客要向太子引见像庄周等人那样的“方术之士有资略者”,来“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畅谈“天下要言妙道”,于是太子乃霍然而愈。袁行霈先生所编《中国文学史》中说:“赋中的劝诫之意是极为明显的……劝诫膏粱子弟,也是劝诫世人。”很明显作品的主旨便是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具有很强的道德教化作用。 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关于这两则,我认为可以放在一起来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事信而不诞”要求文章所写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义直而不回”要求作品所包含的内容与思想必须真确而不歪曲。文章要写真实的事物,要反映正确的意义,本来就该是一个连贯而须统一的步骤,故此放在一起来分析。杜甫的许多作品便是这两则文学批评标准的具体体现,其诗歌被称为“诗史”,便是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如其“三吏”“三别”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很多真实画面,借此画面诗人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无家别》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故乡荒凉,归来无家,老母病死,却被迫再次从军,战火中一个普通人的遭遇及他们内心的悲酸被杜甫借助诗歌一一展开,娓娓道来。杜甫通过对客观生活面貌真实的描写,并借助诗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来间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故而能够赢得“诗史”的称号,也最能打动读者。 五则“体约而不芜”,即文体要简练而不繁杂,一方面体裁的选择应符合内容的需要,《熔裁》一篇写道:“立本有体,意或偏长;趋时无方,辞或繁杂。蹊要所司,职在熔裁,隐括情理,矫揉文采也。”另一方面体制要精炼而不应芜杂即“裁则芜秽不生,熔则纲领昭畅。”体裁与内容符合才能够打动人。古往今来,很多文学家在写作时,都会选择恰当的体裁来展现自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